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八年级第一单元活动探究之《新闻采访与工作》

(2018-01-22 15:34:17)
分类: 八年级

听课手记(十)

 我在“湖北好课堂”活动中,听的第二节活动探究课,是来自恩施州清江外国语学校的姚婧老师所教授的八年级第一单元活动探究之《新闻采访与工作》。

     她的课,导入生动活泼,引人入胜。由播放学生主播的清外新闻视频导入,为这堂课创设了情境。接着问学生:“此时此刻最新鲜的事是什么?”在学生回答之后,她小结时说道:“嗅到了浓浓的新鲜感。” 接着向学生出示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之后,姚老师采用这种以你问我答的活动形式,通过一个游戏回顾了新闻的知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同时也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授课设计构思十分新颖;整个课堂激情四射,课堂语言时尚鲜活。

    在“采访实践”这一环节中,姚老师又播放自己录制的采访视频,通过视频中学生的采访来引导学生就消息的特点,结合自己身边最近发生的“新鲜事”来确定新闻的选题,最终,新闻选题为以下三个:“2017年湖北好课堂初中语文优质课竞赛暨教学展评活动”、“2017年红安县中学生运动会”、“红安二中(2017秋)八年级期中考试”。

接下来的分组“采访实践”这一学生活动将课堂实践推向了高潮。各个小组拿到分到的新闻选题后,小记者们就立马出发了。其中一个选题就是本次“2017湖北好课堂初中语文优质课竞赛暨教学展评活动”,学生分配好采访任务后,就下位到现场采访;其他的两个选题学生也是分组,在现场采访学生,然后用三分钟整理采访所得资料。

http://mmbiz.qpic.cn/mmbiz_jpg/aS0l401W6F1BicibfiaAKvqu8z77tA5NceCZ5S6E7wBQSn3y9oDxo8XyfiaTWw0V5GicEscNHv6pdtvyMJwKuepHYXg/640?wx_fmt=jpeg&tp=webp&wxfrom=5&wx_lazy=1


在采访结束后,老师要求学生把刚刚的采访内容写成消息,并对学生进行了写作消息的方法指导,而且,姚老师还非常细致的给孩子们做了采访的温馨提示,告诉学生们:“采访前要征得他人的同意”、“要面带微笑,使用礼貌用语,注意倾听”、“提问要具体,要让采访对象有话可说”、“不要强求采访对象回答不想回答的问题”。这样的方法指导,对学生的采访活动是有帮助的。

最后,这节课进入了最后一个环节“新闻播报”,姚老师现场展示学生当堂写作的习作,学生是根据红安二中期中考试而写的新闻,让学生判断结构是否完整,是否有需要完善,改进的地方,接着小组合作修改消息。之后,学生代表进行新闻播报,并展示了优秀的新闻作品。

姚老师的这节课最让我感动和佩服的是她的备课过程,无论是她播放的自己学校的学生新闻播报的视频,还是在上课现场,学生通过采访实践获得了新闻素材,在结合老师讲的方法指导,都能够高质量地完成消息写作,都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以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引导学生回顾本单元所学的知识等等这些,都在告诉我们,她的这节课实现了教学目标,

且设计新颖。

http://mmbiz.qpic.cn/mmbiz_jpg/aS0l401W6F1BicibfiaAKvqu8z77tA5NceC1AL0CDmdPzFOt48d1ia9LptxibJBNx60OPL7Dq9zBJTRedsr4hgyia4yg/640?wx_fmt=jpeg&tp=webp&wxfrom=5&wx_lazy=1

 

我想,这样的校园新闻采访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老师们的活动探究课若能积极的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定会受到学生们的青睐。

但是,纵观我们语文教学的现状,无论是学校,还是社会,都在向我们要成绩,因而,我们或多或少的有些许功利心。这样,中考就成了教学的指挥棒,然而,从我市中考近几年的命题方向来看,活动探究题型几乎已经不见踪迹,所以我对这一内容讲解比较少。听了姚老师的课,我也在反思,语文的外延十分的广阔,新闻消息也是语文的一部分, 而且和我们息息相关,所以我觉得应多开展这样的活动探究课,让学生多实践、敢实践,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语文,而不是一味的死记硬背知识,这样孩子们学习语文的兴趣才浓。

正如蒋红森老师所说:“语文老师建设语文教育“文化场”,这是语文学科课程建设的需要,更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提升学生可持续的语文能力的需要。”、“要站在育人的高度,站在学生的角度,走‘大学习’‘真实践’的语文学习之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