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常看臺灣的一檔綜藝節目,每每看到就口水直流,節目名字叫《週五8點黨》,介紹的都是臺灣的各式小吃。
還記得2005年秋天,去日本參加完動漫展之後,順道轉回臺灣。哇,那麼多好吃的小吃,夜市又那麼好逛,隨便一個小小的攤販,做出來的東西也能稱之為“美味”。這份回憶真美好,而且還帶著香噴噴的味道。
前日中午,正苦於不知道要去哪裡吃飯,搞的我都準備要靠抓阄來決定了。

正當我準備下手之時,A先生的電話及時解救了我.
--“喂,中午準備吃什麽?”
--“不知道誒,我随便什么都行,你ㄌㄟ?”
--“我也隨便啊”
--“啊,那到底吃什麽 ?_?,我正準備抓阄,要不聽天由命吧~!”
A先生沉默......ㄍ一ㄥ了大约5秒
--“啊,不然我們去吃“阿宗麵綫”好了,你還沒吃過吧?”
--“OK,
Let's Go~!”
这家“阿宗麵綫”位於全統廣場,是一間“快餐式”的餐廳。

地址:140 W. Valley Blvd., San Gabriel,
California, 91776 |
电话:626-280-0186 |
|
走到門口,發現餐廳的玻璃門上貼著一個大大的A標誌,我就放心了。

我們去的時候,餐廳里吃飯的人並不多,寬敞的空間,乾淨的地面,給人一種清爽的好心情。

餐廳以橘色和黃色為主要色調,顯得很“溫暖”,不過在洛杉磯這樣一個“陽光之城”就有點多餘了,嘿嘿。

這裡沒有人來招呼你,一切都靠自己,自己動手去拿MENU,自己動手去哪筷子,湯匙,吸管,叉子,就連最後要“打包”,也都請您自己動手吧。

拿過MENU,請A先生推薦一道比較好吃的,A先生年紀小小,已是為老饕,足跡踏遍周邊各大餐館。
--“這家的台式牛排不錯,跟“鬥牛士”是兩個味道,每次來這,我都點牛排”
--“那麵綫呢?”
--“我不清楚耶,我沒點過麵綫,不過你可以當次小白鼠”
--“那好吧,我點麵綫嘗嘗”
於是,我們分別點了.....

前兩天,看報紙上有一則新聞說“洛杉磯的中餐館,從廚師到洗碗工一職,都被墨西哥人壟斷了”,果不其然,這家“阿宗麵綫”除了前臺點餐的小姐是臺灣人之外,廚師也的確是墨西哥人,是巧合還是事實?
速度真快,剛點完餐,還不到五分鐘,就已經聽到叫我們的號碼了。
我的“大腸肉羹麵綫”味道不錯,就是份量不多,大腸和肉羹也比較少,有點對不住它的價格。

A先生的台式“鐵板黑胡椒汁牛排”,我切了一塊嘗嘗,味道還真不錯呢。(就是盤子破舊了點)

去吃臺灣小吃,我總喜歡點一杯奶茶帶回家喝,回到家,我呆呆的看著奶茶,想:“爲什麽它家的奶茶是這個顏色呢?”
回憶.....喔,對了,我點的是“奶綠”啊。不過珍珠還真是少呢。

阿宗面线创立于1975年,卖的是大肠面线,虽然有一块儿小店面,却不提供座位,食客需端着碗,捧着烫嘴的面线或站或蹲,在骑楼下或马路中间吃,蔚为奇观。更怪异的是顾客经常大排长龙等待,再端着那碗面线到店家设在柱子旁边的调酱台,加一些符合自己口味的辣椒、蒜泥或乌醋。
面线有人叫面线糊,意谓面线如浆糊般黏稠,而且配料和面线都和在同一锅里。面线里加了鲜蚵,叫蚵仔面线;若以大肠为浇头,则称大肠面线,如阿宗面线。
其实烹调之初,不管蚵仔或大肠,都不应跟面线和在一起,而是分锅来煮。首先,蚵仔必须新鲜,不要泡水,并以大火下锅,一分钟之内即熄火,以保持肥嫩。其次,大肠需卤得入味。面线下锅前需先用清水洗过,以维卫生。从前我爱在西园桥下吃蚵仔面线,蚵仔又肥又鲜,可惜面线总有一股蟑螂屎味,令人倒胃。面线最好也能边煮边卖,不能一次煮太多,因为面线若搁置过久,即失去口感,吃起来真的像浆糊。
阿宗面线好吃在面线又软又滑,大肠香腴而弹性饱满。我想,若加了他们特制的辣椒,烫到热汗淋漓的面线,恐怕真的要站着吃才痛快吧。这店太出名了,不但百货公司也设有据点,日本、香港的电子和平面媒体都曾特地来采访。
【港式茶点】石头记--饮没有茶的早茶 日式咖喱猪排饭 和 蟹肉火腿酿蘑菇
【臺灣小吃】辛巴樂-招牌香肠饭
【台灣小吃】--西門町阿宗麵綫
【日式料理】新撰組--博多拉麵 【台灣小館】--沸點
臭臭鍋
【台灣小吃】旺旺小廚-香酥魷魚羹面
【港式西餐】美味屋--香煎鸡排
【西式快餐】麦当劳--买小送大
【港式西餐】泰国海鲜汤米
政記--牛肉麵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