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的宋代石狮子
(2011-09-13 23:18:06)
标签:
宋代开封石狮子文化 |
古城开封的龙亭、开封府、天波杨府、清明上河园、铁塔公园等等,都是值得游览的地方。但是美中不足,除铁塔公园里的铁塔是实实在在的古建筑,其余多为近年新建。倒是那些宋代遗存的石狮子,虽历经沧桑依旧傲然挺立,给人一派豁然开朗的感觉。
之前,历朝历代遗存的石狮子也见了一些,印象大都一个模样——头披卷毛,双目圆睁,嘴巴大张,四肢粗壮,神态显得有些张扬。然而仔细揣摩,总感觉其中似乎隐着不可名状的忧伤。而开封的宋代石狮子给我的印象却大不一样。最典型的是龙亭午朝门前的那对石狮子,头颅高昂,状似远眺,眼睛瞪得很大,却无凶恶跋扈之相。身腰虽不甚粗壮,却修长挺拔,不像其它石狮子呈蹲坐状态,它们的身躯是半立着的,所以形象就相对高大一些。其神态与其它朝代的石狮子更有所不同:祥和安静却不失威武,睿智大气且气宇轩昂,让人油然生出与之亲近的愿望。开封的宋代石狮子这样,开封不远的巩义宋永昭陵的石狮子也是这样。无忧无伤,不烦不燥,恰似睡狮猛醒,透出藐视一切的信心与呼啸天下的力量。
受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因素影响,不同时代的石狮子必然有所差异。汉唐时期国运昌盛,石狮子通常表现出强悍威猛的姿态;元明清三朝虽也有相对鼎盛的阶段,国运与国威毕竟不及汉唐,石狮子的造型自然就少了强悍与威猛,忧郁与无耐的元素反而有所流露。继盛唐之后,宋代也曾有过很长一段时间的富庶、稳定与辉煌,雕凿于这一时期的石狮子当然会对这一时代的精神有所体现。生活在清明上河图那般繁华时代的工匠们,一定是怀着光明的心理去雕凿这些石狮子,每一锤每一钎必定充满快乐与喜悦,他们手下的石狮子自然都是醒着的,因为那里凝着他们内心的理想、追求和对太平盛世的赞赏。
开封宋代的石狮子不但造型独特,关于石狮子的传说也很多。当地有一句歇后语,“午朝门前的石狮子——当干爹叫。”足见开封人是把石狮子当成自家人看待的。因此每逢小孩过生日,大人会带上贡品领孩子到龙亭午朝门石狮子前去祭拜,希望他们能像石狮子一样健康成长。因为在他们眼里,宋代的石狮子是果敢刚毅蓬勃向上的象征。关于这对石狮子的来历也有许多美丽的传说,可见宋代石狮子在开封人的心中占有多么重要的位置。
随着佛教的传入,被佛教尊崇的狮子在人们心目中成了高贵尊严的灵兽,也渐渐成为传统建筑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宫殿,寺庙,佛塔,桥梁,府邸,园林,陵墓,以及印钮上差不多都有狮子的雕塑。在漫长的历史岁月,这些石狮子伴随世事沧桑,目睹了各个朝代的兴衰更替。开封宋代的石狮子也不例外,不仅见证了大宋王朝曾经有过的辉煌,也给后人留下一段值得思索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