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米粥
(2011-04-21 20:41:13)
标签:
破米粥石碾子酸菜 |
分类: 过往岁月 |
用当地产的白玉米,在石碾上经几圈碾压后,成为大小不一的有渣、有面的混合物,破米的工序就算完成了。
用大铁锅烧温一锅水后,再放入破米,用笊篱捞出飘起的玉米皮子,大火烧开锅,用勺不时搅动。锅开几次后,用小火温炖。持家的女人用烧火的间隙,收拾院落、打扫房间。这时粥越熬越稠,屋内外散发出玉米的芳香,孩子们伴着粥熟的味道开始起床了,出早工的男女劳力踏着炊烟嗅着饭香收工了。
主妇将粥盛在大瓷盆里,放上粥瓢子,稠粥能戳住饭瓢。主妇们在盛出粥的铁锅里,用锅底残留的细锅巴,倒入自制的酸菜加一些盐,再放二勺稀粥,锅底再填些柴将锅里的菜咕嘟熟,有些酸、有点咸、还有点黏糊的就粥小菜端上,一家人围着桌子开饭了!
家里如有孩子老人,主妇们就在粥锅里,撇取上面的稀的沫子喂孩子老人,现在知道那可是最有营养的部分哟,我想是不是因此叫沫子粥呀。那时谁家预备过奶粉,个个娃子壮实,白里透红。山区农民劳动强度大,早晨喝上这样的粥,即暖和又抗饿能顶半天呢。
熬好一锅粥还是有讲究的。火烧急了粥剥锅米夹生,火烧弱了米是泡熟粥不香,搅动勤了粥稀懈,搅动少了粥糊锅底。虽说家家有粥,家家不一样的味道。
如今再喝到这样的粥难了,变化的不仅是家家主食,因为没有石碾子碾米了,机器打的还是少了一种味道。玉米也改变了基因,缺了原有本色。电压力锅煲省了时间没有熬的香气。
女婿送来的破米,勾起我记下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