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27、从定窑胎骨质量看原料的使用

(2010-09-24 12:55:53)
标签:

收藏

鉴赏

    瓷器也称莫来石,是以SIO2+ AI2O3+其他少量成分的结晶簇,比玻璃抗折强度大。定窑胎骨的质量与使用原料及工艺成熟性等因素有关。今仅就各时代原料的使用情况加以阐述,因而难免片面。
    定窑创烧于隋唐之交,胎骨原料为当地分布广阔、储量丰富的地表黏土(矸子土),原料稍加筛选、淘洗就直接使用。由于沉积环境、风化程度、层位的差异,黏土的性能差异较大,反映在胎骨颜色及质感上差异也就很大。此时期产品多为当地民用粗瓷,人们对原料并没有很好的认知和掌握。
    经中唐的发展,至晚唐五代时期,定窑形成了历史上最好的胎骨,在其成熟工艺的前提下,此阶段对原料的使用非常考究,能够十分科学地优选。从当年开采原料遗迹也看出这一点,而且有意识的配方已经出现,在地表黏土的基础上,增加了部分地下矿脉的优质硬料,虽然远没有今天配方科学、复杂,但古人对原料已经有了很深的认识。
    宋晚期、金代,定窑胎骨有所下降,虽与时代审美、追求装饰有关,但经长期开采及产量巨大,优质原料不足也是胎骨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此时期宫廷用瓷及诸如“乔位”等精品瓷,用料依然十分精良。
    定窑为玻璃感较强的透明、半透明釉,器物直接反应着胎骨的颜色。由于定窑烧造时间太长,成熟期也漫长,窑厂又十分庞大,就是同时代不同作坊的选料及工艺都存在差异,导致胎骨呈色不同,存在极为复杂的多样性。在研究时不能依据胎骨颜色进行判定,一定要结合其他方面综合考虑。

    胎:胎的一元配方,也就是“瓷石”,为天然形成的一种高硅低铝成分有些差异的矿料,主要成分SIO2(70%)、AI2O3、K2O、NaO,,,,,,“瓷土”就是“瓷石”粉碎后的细料,可通过自然风化及人工粉碎。一元配方能够满足瓷器的烧成,如原始青瓷,“陶土”与“瓷土”SIO2、AI2O3区别不大,主要Fe2O3区别较大。陶土Fe2O3含量3.3%---6.6%,瓷土Fe2O3含量0.6%左右,其他微量元素也有差异。陶土中主要呈色元素Fe、Ti较高,因而不能有效烧结,胎体出现颗粒,颜色加深、疏松等等。

    “瓷石”的一元配方可以成瓷,但由于SIO2含量太高,高温下易流淌(SIO2玻璃),因而稳定性差,具体表现:1、胎体杂质太多,白度不够。2、制作阶段可塑性差。3、烧制阶段稳定性差,易于变形。

    为解决这些问题,需要调高AI2O3含量。其调高AI2O3方法:1、淘洗,因为SIO2颗粒易析出,易淘洗掉。2、增加富含AI2O3的粘土物质,也就是高岭土。由此,为解决一元瓷石的缺点,因而诞生了二元配方。

    二元配方即瓷石+高岭土。(核心:高岭土为骨,瓷石为肉。)

    定窑遗址附近灵山盆地有几种高岭土,俗称为:灵山土、紫木节土、白坩土、套里土,含AI2O3均较高,SIO2含量40%左右。如果用这几种土直接烧瓷,由于AI2O3太高,非常耐高温,需要很高温度才能烧结;如果温度不高又与SIO2不能充分熔融,不能充分形成莫来石,表现胎体疏松、粉质感强。所以,只有把瓷石和高岭土合理匹配,形成所谓的二元配方。唐宋即出现了二元配方,学界认为二元配方在元代正式稳定下来,实际定窑经过长时间摸索,二元配方在北宋就稳定了下来。定窑胎中最为常用的高岭土为本地煤系高岭土(坩子土)。

    个人认为:古代所谓的优质土,多为风化较严重的混合土。在千万年自然风化、分选、流失的过程中,部分呈色物质及颗粒状SIO2(玻璃类颗粒,稳定不易粉碎)已从混合物中在自然状态下分离出来,因而这种混合土SIO2含量降低,AI2O3含量增高,主要成分介于瓷石和高岭土之间,这正是优质瓷器的最佳原料。

    长石含量与瓷石接近,只是富含K、Ca、Na、Mg等元素,所以长石1100*C左右就开始融化,充填在石英中,使胎体致密。长石在瓷器胎中的作用:1、具快速干燥性能。2、减少收缩变形。3、K、Ca、Na、Mg助溶,降低烧成温度。定窑两高一低:铝钛高、铁低。

    釉:定窑不同时期的窑炉大小、燃料、装烧密度、窑炉材料、窑具材料、烧成温度及气氛、胎料等等都在变化,这些都影响着定窑的釉面,但影响定窑釉面的最主要因素还是釉料成分的变化。胎釉用料区别不大,但釉要提高SIO2含量,从而使釉面有效玻化。

    长石+石英为玻璃相釉的主要成分,其助溶原理:K、Ca、Na、Mg这些碱性离子,活动性强,高温时这些金属碱性离子脱离进入SIO2四面体结构中,破坏其稳定性,重新组合,形成莫来石。

    宋晚期釉中主要氧化钛含量增加,在氧化气氛下,呈现牙黄色。

    总结:瓷器从过去的一元配方、二元配方到今天的多元配方,实际就是SIO2和AI2O3依据瓷器评判标准(白度、透光性、孔隙度、渗透性、抗折强度等),所进行的合理匹配,并采用助溶剂来提高烧结度,达到理想的优质瓷器。

    古人没有现今的科学分析,也没有现今的科学配方。但古人在自然分选系列的原料中,在原料选取的经验中,同时采用一系列处理方法,依然可以生产出少量的符合今日瓷器标准的优质瓷。

 

丘小君先生光临寒舍谈定窑

http://s10/middle/5eec3855x860d290bb8e9&690

http://s3/middle/5eec3855x860d287325f2&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