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皇五帝】山西临汾尧帝陵

标签:
文化历史旅游图片 |
分类: 汉家陵阙 |
山西临汾尧帝陵位于临汾市东北35公里处大阳镇北郊村涝河北侧。陵周土崖环峙,涝水绕陵南流,墓冢高50米,周长300米。1998年著名旅游专家考察时,曾指出古冢之高大,在已知的三皇五帝陵墓中最为巍峨壮观,气势非凡。墓冢前筑有祠宇,相传为唐初所建。唐显庆三年(658年)重建尧庙之前,唐太宗李世民曾晋谒祭扫过尧陵,重修了祠宇。之后,元、明、情历代对尧陵多次修葺。新中国建立前,几经战火破坏,风残雨蚀,已面目全非。为了保护这一全国重点文物,在临汾市人大倡导下,市、区两级政府于2007年4月动工,依据明代尧陵碑刻全貌图,对尧陵进行了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抢救性修复。历时年余,景区一期工程即告竣工。现在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尧陵楼阁耸峙,松柏苍翠,山环水绕,焕然一新。

陵前广场,新建的赤龙壁,记叙尧帝的功绩。

山门是二层建筑,一层大门是个门洞,门上有匾额《尧帝陵》,系书法家协会主席欧阳中石书写。

陵门两侧楹柱有临汾市人大主任刘和心题写楹联。

进得山门,回头看山门是座二层建筑,楼上是戏台,重檐彩色琉璃瓦,雕梁画柱,柱书楹联。每逢清明时节,附近十里八村村民,甚至邻县民众,鸣锣击鼓,云集陵园,贡献祭祀。由县府官员主持,集体叩拜行祭,以表拜

正对山门的院内正北中央为仪门,系木构牌坊,斗拱层层迭架,飞檐左右挑出。2001年重修,其巧夺天工的精妙结构,令人赞叹称绝。牌坊的匾额前书“平章百姓”,背面书“协和万邦”。此牌坊亦称“下马坊”,过去文武官员晋谒尧陵,入山门到此,文官落轿,武官下马。




再北即为帝尧陵寝。青山巍巍,翠柏森森,陵周古木葱茂,称为神林。陵冢环道青砖铺地,清静幽邃,绿意盎然,满目葱茏。五千年的岁月似乎凝固在厚重的封土之下,炎黄子孙亘古不变的爱戴和敬仰永远陪伴先祖,送走一幕幕绚烂艳丽的晚霞,迎来一次次光辉灿烂的朝阳。

陵前广场,新建的赤龙壁,记叙尧帝的功绩。

山门是二层建筑,一层大门是个门洞,门上有匾额《尧帝陵》,系书法家协会主席欧阳中石书写。

陵门两侧楹柱有临汾市人大主任刘和心题写楹联。

进得山门,回头看山门是座二层建筑,楼上是戏台,重檐彩色琉璃瓦,雕梁画柱,柱书楹联。每逢清明时节,附近十里八村村民,甚至邻县民众,鸣锣击鼓,云集陵园,贡献祭祀。由县府官员主持,集体叩拜行祭,以表拜
扫之情。届时还聘请名班优伶,在这戏台上演戏助兴。戏台东西两侧有看楼。

正对山门的院内正北中央为仪门,系木构牌坊,斗拱层层迭架,飞檐左右挑出。2001年重修,其巧夺天工的精妙结构,令人赞叹称绝。牌坊的匾额前书“平章百姓”,背面书“协和万邦”。此牌坊亦称“下马坊”,过去文武官员晋谒尧陵,入山门到此,文官落轿,武官下马。
过了仪门北面为献殿,东西两侧是配殿。献殿面阔3间,高大敞亮,其东西山墙多镶嵌纪事碑石。后门有十三层台阶通大殿,现在大殿已不存,建碑亭。
内竖石碑5通。中间一通最大,刻有“古蒂尧陵”四个大字,笔力雄健,庄重古朴,为明朝万历十二年所镌刻。
碑亭两侧有碑廊直通陵前。




再北即为帝尧陵寝。青山巍巍,翠柏森森,陵周古木葱茂,称为神林。陵冢环道青砖铺地,清静幽邃,绿意盎然,满目葱茏。五千年的岁月似乎凝固在厚重的封土之下,炎黄子孙亘古不变的爱戴和敬仰永远陪伴先祖,送走一幕幕绚烂艳丽的晚霞,迎来一次次光辉灿烂的朝阳。
陵冢环道
前一篇:【三皇五帝】河南内黄颛顼帝喾陵
后一篇:【三皇五帝】山西运城舜帝陵(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