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12/middle/5eebb1c9hbf521a0e768b&690
http://s12/middle/5eebb1c9hbf4022dd4d1b&690
http://s15/middle/5eebb1c9hbf51b2759e5e&690
http://s12/middle/5eebb1c9h79882b66dadb&690
http://s7/middle/5eebb1c9hf788183198d6&690
http://s10/middle/5eebb1c9hbf40223ac849&690
尚志堂位于趵突泉东北部。为原尚志书院的一个院落。
尚志书院,清同治八年(1869年)由山东巡抚丁宝帧创办,曾刊刻《十三经读本》、《杨园先生集》等书籍,称尚志堂版,在国内享有盛誉。
原为“金线书院”,著名书法家、诗人何绍基曾任书院主讲。清同治八年(1869),山东巡抚丁宝桢重建书院,因为在金线泉边,也称“金线书院”。书院有斋舍数十间,书院大门题名
“金泉精舍”。堂屋有手书“尚志”匾额,书院招收全省府、州、县保送学员来院讲习,就学者除学习儒学之外,还学习天文、地理、算术等现代课程,这里是专门培养科举人才的机构。
清朝末年,清政府实行新政,废止书院,尚志书院亦先后改为“校士馆”和“师范传习所”,此后又相继改为“存古学堂”和“山东医学校”。解放后,1956年扩建趵突泉公园时,遂将原书院遗址及其北面的马跑泉一带一并划入公园,成为趵突泉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
尚志堂院,南北各有厅房三间,东西曲廊相围,院外小溪沿屋穿廊,敞中有蔽,闹中存静,成为整个院落的特色。
北厅为主体建筑,背后修竹、芭蕉相映生趣;泉水穿竹林而过,与两边泉池相通。
西廊泉水岸边冬青绿篱可人,廊上翠柳披拂,巧成绿荫柳廊的景致。
东廊北端有山石小景,上缀花木,廊临清池,蓄有锦鱼。滨水长廊,下设坐栏供游人小憩、观景。
院内东西向小溪的北侧有一奇石,名"待月峰",为宋代所遗。石瘦细长,多有空窍,形似弯月。夜深月朗,清光透过洞穴一泄地上,形异多变,有诗赞其"精灵俊逸玉玲珑,神工鬼斧浑然成。一年三十六轮月,变幻具在此石中"。
满院浓荫叠翠,冬夏常青,花招四季。其中玉兰花犹惹人眼,每到春日,红白花绽放,大如雪莲,清香四溢,因此又称"玉兰院"。
尚志泉
http://s8/middle/5eebb1c9hbf4025c29607&690
http://s12/middle/5eebb1c9hbf4025821fab&690
http://s2/middle/5eebb1c9hbf4024ed8f21&690
http://s9/middle/5eebb1c9hbf402502f148&690
待月峰
http://s7/middle/5eebb1c9hbf40235f5b66&690
待月峰奇石在溪流环绕的尚志堂院内,石高1.9米,形态古朴清秀,精巧玲珑。待月峰系宋代遗石,石瘦细长,有多个洞穴,似各种月形,夜深月光透过洞孔洒在地上,形异多变,有诗赞咏:“精灵俊秀玉玲珑,神功鬼斧浑然成。一年三十六轮月,变幻俱在此石中。”
http://s12/middle/5eebb1c9hbf4024882f9b&690
趵突泉公园内的“待月峰”石
待月峰原在济宁市人民公园内。1979年,趵突泉公园唐家隆、贾祥云带领职工赠送安装“八仙过海”灯组时,看到人民公园鹰笼里立着一块布满鹰粪泥土的石头,形态奇异,极有观赏价值。灯组装好后,济宁人民公园一方提出愿回赠物品以示感谢,征求唐、贾意见时,他俩顺口说出:“那就给俺块石头吧。”对方欣然答应,遂装车运回济南。
石头在趵突泉尚志堂院安置好后,济宁又派人来,说这是当地志书记载的历史名石,要求收回。后几经协调,来人看到奇石安置在省城公园,位置适宜更利于展示奇石身价,同时感到此石筋络纤细、洞多通透,往返装运也难确保遗石不受损伤,遂表示忍痛割爱,不再收回。同时向公园详细介绍了奇石的名称、历史及当地有关领导保护待月峰的心愿。这使济南人对历史名石的价值有了更深刻的认识。http://www.jnzx.gov.cn:8080/count_news.asp?id=157
夔石
在尚志堂东山外北侧,东临老金线泉。石高1.5米,宽0.75求,底部镌“夔石”铭刻。石旁说明牌有:“夔”为古代传说中的独足兽,因此石形状奇特,有单足,昂首,吼天之势,形似“夔”,故得此名,为济南名石之一。
http://s9/middle/5eebb1c9hbf4025608bc8&690
http://s7/middle/5eebb1c9hbf402601faf6&690
http://s16/middle/5eebb1c9hbf4025ff264f&690
夔石,原在卫巷一古旧的居民住宅院内,“文革”中,人走院空,房屋倒塌,夔石被遗弃在街旁的公共自来水站旁。趵突泉公园一贾姓职工,路经此处时看到半掩埋地下的石头,形态奇特,有观赏价值,便征求领导允准,取得街道居委会同意后,移置在趵突泉公园,配植青松、翠竹,成为园林中的独特景观。
http://www.jnzx.gov.cn:8080/count_news.asp?id=157
老金线泉
http://s6/middle/5eebb1c9hbf52d0e50e65&690
http://s9/middle/5eebb1c9hbf52d10303c8&690
老残游记:第三回 金线东来寻黑虎 布帆西去访苍鹰
……老残吃完茶,出了趵突泉后门,向东转了几个弯,寻着了金泉书院。进了二门,便是投辖井,相传即是陈遵留客之处。再望西去,过一重门,即是一个蝴蝶厅,厅前厅后均是泉水围绕。厅后许多芭蕉,虽有几批残叶,尚是一碧无际,西北角上,芭蕉丛里,有个方池,不过二丈见方,就是金线泉了。全线乃四大名泉之二。你道四大名泉是那四个?就刚才说的趵突泉,此刻的金线泉,南门外的黑虎泉,抚台衙门里的珍珠泉:叫做“四大名泉”。
这金线泉相传水中有条金线。老残左右看了半天,不要说金线,连铁线也没有。后来幸而走过一个士子来,老残便作揖请教这“金线”二字有无着落。那士子便拉着老残踅到池子西面,弯了身体,侧着头,向水面上看,说道:“你看,那水面上有一条线,仿佛游丝一样,在水面上摇动。看见了没有?”老残也侧了头,照样看去,看了些时,说道:“看见了,看见了!”这是什么缘故呢?想了一想,道:“莫非底下是两股泉水,力量相敌,所以中间挤出这一线来?”那士子道:“这泉见于著录好几百年,难道这两股泉的力量,经历这久就没有个强弱吗?”老残道:“你看这线,常常左右摆动,这就是两边泉力不匀的道理了。”那士子到也点头会意。说完,彼此各散。
……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