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如何科学地进行班级常规管理

(2009-08-23 22:44:32)
标签:

教育

常规管理

班级管理

分类: 班级管理

高中三年的班主任工作重心是有区别的,我认为高一侧重在习惯养成上,要让学生尽快适应高中学习生活,养成良好习惯;高二侧重于发展,要让学生克服惰性,在学业与心智上有长足进步;而高三,毫无疑问则是面对高考,达成目标。在不同的工作重心中有一点是必不可少的,那就是班级常规管理。

班级是构成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最基层组织单位,班级管理是学校综合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某种意义上讲,班级管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反映了一个学校的教育水平高低。而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常规管理显得尤为重要,这是管理好班级的首要条件。在十年的班主任工作实践中,我更深刻地体会到这一点,现就班级常规管理工作谈谈我的一些想法和做法。

一、有规可依——科学、合理、可行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矩即常规纪律,即要求每个学生都应遵守的用来约束自己行为的规则、条文等。凡事都要有规定,否则必定大乱。对于一个由几十个孩子组成的班级,没有合理的、有力的班规,则此班必然成为全校的大乱。所以,作为班主任首先应该做两件事情:制定可以遵循的规矩和教会学生如何遵守规则。具体说来,一个新的班级应该在作息时间、课堂、作业、值日、公务、饮食等方面制定规则。这些规则既对学生平时的一言一行起到了约束作用,也为班集体常规管理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还为以后对学生进行奖励和批评提供了依据,一举三得!

班规的制定虽无定法,但也有章可循,这个“章”即要根据自己班级的特点,制定科学合理适合自己班级的规定。比如我们高一在暑期新生入学教育中就考虑了让学生共同讨论商量制定班规。要注意班规要落到实处,忌空泛。

二、管理到位——严、细、恒

这里所说的管理主要有纪律管理、学习管理、活动管理、班干部管理、卫生管理等主要的班级管理事项,这些管理贯穿于班主任日常事务中,是每一个班主任在教育管理中的基本功,不仅要掌握它们,而且还要驾轻就熟,才能称得上是一名合格的班主任。具体来说应该这样:

1、纪律管理

有了良好的纪律管理,才能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促进学生之间的团结和谐,学生就有了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规范的制定一方面可以来源于《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在校一日要求》及《文明学生标准》等学校发布的规范,另一方面,也可以让本班学生自己写下一些他们认为必需遵守的规范,然后师生共同协商最后形成规范,规范一旦制定,则全体学生及班主任共同遵守,共同监督,班规面前人人平等,奖惩不容许有特例,只有这样,才能形成规矩,班规才会有效。

2、学习管理

学习是学生的主要任务,所以学习管理也是所有管理中的首要任务。这方面的管理虽然与各个任课老师密切相关,但作为班主任,应该主动承担主要工作,协助其他任课老师的日常教学工作。包括作业的收交,上课听讲,课下主动向老师问问题,以及学习方法的指导与监督。不管什么样的方法,适合本班学生的方法就是好的方法。各位老师,需要根据自己班的情况以及工作实践形成自己的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

3、班干部管理

作为班主任,我们要重视班干部的管理,尽量让每个孩子参入到班级管理中来,让孩子们都来成为班级的主人,我在班级管理中,除了主要班干部外,将班级的各项事务再细化,然后分配落实到个人,做到人人有事管,人人是主人,这样做的好处是尽量不让一个孩子成为旁观者。班主任对班干部要及时指导,主要培养他们的服务意识,同时也让他们的工作在同学们的监督之下。在开学初可以制定优秀班干部评选标准,让学生了解优秀班干部的条件,学期中通过评比,能有效提高班干部的管理水平。此外,我们还可以实行值日班干制,鼓励有能力的学生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这样会让班级充满活力和激情。

4. 卫生管理

保持教室室内外的清洁卫生,既有利于学生的身体健康,让学生在干净整洁的环境中体会到身心愉悦,还能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强他们的劳动意识。在卫生管理方面,首先要做到责任明确,即值日表必须不可少,其次,要做到工作细化,即教室的角角落落,方方面面,都要照顾得到,再次,还要做到示范在先,即教室的示范作用。有些活学生第一次不一定会干,这就需要教师的示范和教,最后,一定要检查和监督相伴而行。有检查,才有进步。

班主任在班级常规管理中要集中体现严、细、恒

班级常规管理工作千头万绪、细小琐碎。班主任要很好完成每天的常规管理工作,保证不出差错,就要做到“严、细、恒”三个字。

首先,“严”就是要严格要求学生。要求学生遵守严明的纪律、严格的行为规范,要求有严密的学习计划和严谨的学习态度。我时时刻刻严格督促学生,及时发现学生的违规违纪苗头,给予制止,不让其继续恶化下去。一旦发现有违规的事情,都对学生进行耐心的批评教育,让其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改正过来,同时做到一切按照学校规定处分,从不徇私,人人平等。这样,班上的其他学生就会有一种共同的认识:班主任说话算数,说到做到,并且奖罚分明。这样,对于一些平时纪律比较懒散的学生起到了一种警示作用,平时一些不太符合规范的行为也会因此有所收敛,为形成一个守纪律的班集体起到了奠定基础的作用。

其次,对班级的常规管理要“细”,即是细致,把工作落实到实处、细处。尽管常规管理工作繁琐,但也不能因此而马虎应付,而要更加细心地做好,不放过任何一个部分,这样才不会出差错。例如,每天我都预先写好一天之内必须完成的事情,保证不耽误工作;平时没有课,多抽时间巡堂,与各科任教师经常进行交流,及时了解、掌握班上的动态和学生的学习情况,遏制不良之风的形成;经常与家长保持联系,听取家长意见,共商育人良策……

再次,班级常规管理工作要持之以恒。不能抓一段时间,放松一段时间,贵在“恒心”。坚持日日如是,不放松任何一个时间,不放松任何一个细节。持之以恒,滴水穿石,就是再顽固的学生,也终会有感召转化的一天。正所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嘛!

三、指导及时

学生在我们眼中毕竟还是一群孩子,所以不管什么事情指导是必不可少的。及时的指导可以避免许多不必要的麻烦和错误。不管是收发作业,还是上课听讲,以及班干部的工作,都需要班主任的定期指导和纠错。尤其要教班干部说话。教师的指导,还包括方法的指导。班主任要及时地、定期帮助学生寻找学习上的过失以及方法上的失误,帮助每一位学生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法,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尤其在值日班干部制方面,教师就有必要在适当的时候加以指导和纠正,保证这种制度真正的行之有效。

四、爱心相伴——理解、尊重、赏识

要让学生从心底接受老师的教育管理,就必须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谐的师生关系决定教学质量,决定教育质量。很多学生因为喜欢某位老师,才喜欢上他教授的科目;也有许多学生因为反感或讨厌某位老师,才对他所教授的科目心存抵触,甚至厌学。也就是说和谐的师生关系如同催化剂,能够使教学氛围、师生情感、教学效果得到最大化的提升。班主任要想教育效果最佳化,必须要和学生之间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谁不爱学生,谁就不能教育好学生。”没有爱,便没有教育。这是至理名言。在教育过程中班主任必须牢记:人生没有彩排,每一天都是现场直播。对孩子而言:人生只有一次,教育不可重来;对家长而言:一个孩子对于学校可能是千分之一,对于家庭却全是百分之百。因此,班主任必须走进学生的内心深处,与学生进行心灵对话,并摩擦出情感的火花;要熟悉、贴近学生的生活,知道他们的喜怒哀乐,关心他们的冷暖疾苦,时刻把学生放在心上,这样师生关系才会和谐,教育教学质量才会得到提高,师生间才会出现更和谐的局面。

在班级的日常管理中,有尊重理解赏识相伴,一切,好的,差的,都会溶解在春风里。

五、再谈“学高为师,身正示范”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学高为师,身正示范。”这对于班主任做好常规管理工作来说是金科玉律。

首先,“学高为师”是班主任做好班级常规管理工作的必要条件。不少当班主任的老师都是把自己定位在“班主任”的角色,认为在班里自己就是管理者,无论是上班会课还是上自己负责的学科教学课,都要不失时机地进行一番说教或谈论班务。但是,这样往往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究其原因有二:第一,对老师来说,过多的说教,势必影响到学科教学工作质量,从而影响学生对班主任的教学能力的认可,这是对树立班主任威信的一个致命的打击;第二,对学生来说,听多了说教,“耳朵起茧”,容易产生厌烦心理,从而对班主任的管理工作不配合,这是班级管理工作的大忌。所以,班主任首先要认识到自己是一个科任老师,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做好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授工作,其次自己才是班主任,在教好书的基础上来做好德育工作,这样,才能真正管理好班级。我担任班主任时,从来都是只在班会课和课余谈论和处理班务,而上学科教学课则完完全全是传授科学知识,并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做到“学高为师”,实践证明,学生无论是上班会课还是上语文课,都没有产生厌倦的情绪,从而使我的教育教学工作得以顺利开展。

其次,“身正是范”是班主任开展好常规管理工作的决定因素。班主任作为班级管理的直接参与者,他的言行举止、文化修养、管理理念、工作方法和作风等势必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从而影响到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对班级常规管理工作的成败起到不容质疑的作用。班主任的“身正为范”可以简单地说: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必须先做到;要求学生不做的,自己带头不做。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而不行。”可见在这一点上班主任的“身教”比“言传”更为重要。细节入手,严而垂范——让无痕教育沁人心脾。记得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把教育意图隐蔽起来,是教育艺术十分重要的因素之一。”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中,班主任要学会不暴露自己真实的教育意图,而是用轻松的语言和自然的行动去启发和感染学生,通过“小事”和“小节”渗透的教育,往往是最富影响力的教育,而这种不露痕迹的教育,又常常是最能入脑入心的教育。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有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在班级管理中,常规管理就是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确保学生更好地学好科学文化知识。诚然,班级管理是一个动态化的复杂过程,常规管理只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任何实践和探索所得出的经验都需要不断修正和完善,以便从中找出规律,进而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和具有可操作性的方法。

各位老师,班级管理无定法,但是有“规”可依,即本班的实际。作为班主任,别人的经验职工借鉴和参考。我们应该从本班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开拓创新,创造出适合自己和本班的最佳班级管理方法。相信每一位班主任都会收获到自己的喜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