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克明峻德

(2011-03-04 05:01:28)
标签:

克明德

克明峻德

物欲如尘

辨知

明辨

心性

《大学》

杂谈

分类: 我读《大学》

  我读《大学》

 

   第二章   克明峻德。

 

原文  

康诰曰:“克明德。”大甲曰:“顾天之明命。”帝典曰:“克明峻德。”皆自明也。
   

【今译】

《尚书·康诰》说:“要能澄明心性的“辨知”“明辨”德性”。  

《尚书·大甲》说:“要能时时依照天赐明辨的“心性”处事”。

《尚书·帝典》说:“要能提高运用“辨知”“明辨”的心性”。

总之,都是要由自己来修明大自然所赐予的能“辨知”“明辨”的“心性”。

 

【领会】

这一章是引经据典,解释“大学之道”首先在“明明德”的重要。

从这些经典中,传递给我们现代人的信息是:早在3000年以前的商、周时期,华夏的先贤就已认识到:

要把事物办好做好,就必须时时处处,首先排除物欲杂念,澄明本性、彰明心性的“辨知”能力。

否则,如被食色物欲所蔽,以至昏昧不明,就会认不清是非,辨不明事理;如被食色物欲所蔽,就会黑白颠倒,指是为非,胡作非为,社会难以和谐。

 

    值得现代的华夏子孙,应感反省和愧杀的是:

    留着先贤早已认识到、并已明确指出的“人之所以为人者, 非特以其二足而无毛也,以其有辨也。”(《荀子·非相》)的“有辨”之能力不去发挥;天地所独赋予人的灵心慧性不去澄明。非要与西方接轨,亦步亦趋的步西方之后尘,甘心与“高级动物”为伍,参与到他们弱肉强食的物质竞争中,只知疯狂的掠夺和霸占物质财富;其结果:迷失了人之所以为人的“辨识”本性与为“人之道”;模糊了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从而失去了做人的道德准则

    这一章的最后一句:皆自明也”很重要!

    这句话,已非常明确的告诉我们;澄明自己的心性;要提高自己的“辨知”和“明辨”道德是非的能力。只有依靠自己,才能实现。

   为什么这么说那?如前所述:

   心性如镜,本来澄明。物欲如尘,遮蔽心性,致使昏昧不明。物欲贪婪,谁能去除?唯有自己心知肚明。所以说“皆自明也”。

写至此,我引用中国科学院工程地质力学重点实验室客座研究员李世的《振兴中华,必须坚持中国传统思维方式》一文中的一段话来结束此文:

 

  面对人类面临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能源危机、民族矛盾和文

冲突,1988年诺贝尔奖得主首次国际会议得出一个共识:

            人类要生存下去,就必须回到25个世纪以前,去汲取孔子的

        智慧”。

 

就让我们依照古训:“克明峻德。”澄明我们的灵心慧性吧!

 

 (文责自负,引用请注明出处,欢迎批评!)

 

 

                                                     无为

                                         辛卯年“中和节”前两日·于青竹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修身为本
后一篇:读博摘录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