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内有两个商学院最有名气,一个是中欧商学院,一个是长江商学院。前者以学术著称,后者以社交圈子著称。前者贵在学学术的知识价格高,后者贵在找寻商业合作机会的代价更高。
有幸成为长江的一员学员,遗憾的是,除了开始几个教授确实有些水平,治学严谨之外,更多的教授或许是不屑于对这些临时浪费太多的口舌,或者是场子赶的太多精神跟不上,又或许觉得这些学员本来就是来搞关系的马虎些无所谓,接触到的都是些华而不实的课程内容,有些通篇案例都是几十年前的近乎没有参考价值。
而且,相比于中欧严谨的治学态度而言,长江的宽松甚于一些几流大学,来去自如,经常一个40人的班,到堂一半已经是很客气的。更由于坐在下面都是花了60万至上百万来的,都是有身份有地位的,教授们对学员的任何态度都可以视而不见。
唯一感觉有些欣慰的就是,参加了长江的年会,那么多届的学员济济一堂,名片掏出来都是这老总那CEO,住的是五星,吃的是盛宴。论坛演讲上一切务虚,反正也没人认真听;论坛外到处是小圈子聚会吃喝玩乐,随带着拼命的认识新人,试探合作机会。好一派繁华景象。
不知道李嘉诚先生当年成立长江的初衷是什么,不过按目前的发展趋势来说,真建议长江不叫商学院,而改成俱乐部,或者交流学会更好。毕竟学院两字还是有点神圣的。
但不管怎样,身为长江在读的一员,冲着中国两大私立商学院的招牌,还是希望长江在学术上能保持一定地位的。不是教授们自身发表了多少论文排名如何,而是教出来的学院们获得了多大的提升,以学院的名义在学术上有何建树或者实践。不然,一旦哪天有另一个新生代富豪直接成立个宗旨更明确的开放俱乐部,长江的生存之道被冲击的就大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