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这里就是曾经的达青牧场

(2019-09-12 10:45:05)

这里就是曾经的达青牧场

才绍棠 西乌信息港 2015-08-19

这里就是曾经的达青牧场

达青牧场,是一个水草丰美,交通方便,位于大兴安岭余脉北大山北麓,风景秀丽的地方。

这里就是曾经的达青牧场

达青牧场,以前是个国营牧场。何时建的场我沒去考察,1968年我们下乡来到这里时,这里是县团级别的建制。当年,场部的办公室、招待所、医院、学校、食堂、供销社、大車队、兽医站、铁匠炉、木匠铺、钉鞋铺、------这些,组成了一个小城镇。孟书记、包书记、黑英、商庆刚、何尚花、莫仁、秋枫大夫、王季平大夫、张林如大夫、杨永维会计、云登山和张会记、祖增国会计、刘文久会计、张文宣老师、拉木老师、包书记的大儿子老师、知青老师们、老孔、李大师付、薛义师付、大老徐、王玉珠大车老板、何少武、朝鲁保管、赵海管了几天知青、冯恩信、葛尔图、张振中兽医、小宝音图兽医、杨福木匠、赵诚赵忠福、老丁和小丁、小井线路员------记忆中的这些人,各司其职,各具风格。

这里就是曾经的达青牧场

那时,这里人丁兴旺,水草丰美,牛马羊遍地。如果不是文化大革命搞派性扰乱了正常秩序,人民过着丰衣足食,平安幸福的生活。

这里就是曾经的达青牧场

1968年的冬天,这里陆续来了八十多名知青,给这片美丽的民风淳朴的地方,带来了城里人的文化生活。慢慢的,他们互相融合在一起,取长补短,共同谱写了一首美丽的草原歌曲。几年,几十年,人虽在天南海北,他们共同唱着这首歌,互相激励着,前进着。草原农牧民与草原知青的感情,天高地厚,不可分离。他们是朋友、是亲人、是兄弟、是战友。这就是,发生在达青牧场这片土地上的真实的故事。

这里就是曾经的达青牧场

如今,这片土地依旧,当年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却已不见踪跡。我望着这片熟悉的故土,这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一土一石,都那么亲热而悲凉。人去了,有的阴阳两隔,有的天南海北。楼空了,死去的无法再见到,活着的也不可能在此相聚,如以前那样生活在这里。往事不返的遗憾,往事如烟的感慨。怎能不使人悲凉?

这里就是曾经的达青牧场

如今,达青牧场的建制已不复存在,怎能再现往日的繁华。此情此景令我悲伤!

雨凄凄漓漓的下着,雨点敲打着车窗。我透过车窗遥望远山,山被雨雾笼罩着。我透过雨雾望着达青牧场总场的破房子和残墙破壁,雨越下越大,把整个牧场笼罩在雨雾中。

这里就是曾经的达青牧场

我下了车,任雨水浇湿了我的全身。我望着天空,望着故乡,渐渐的,我的眼模糊了。不知是雨水还是泪水,眼前一片迷雾。

这里就是曾经的达青牧场

车行到东店公路,见路西侧立着一副达青牧场的牌子。这个牌子是谁立的呢?达青牧场已不存在,“公家”会立此牌吗?是否达青牧场的人们,自行立了此牌?告诉人们,这里就是达青牧场。告诉回乡的游子们,你们站在这里的视线虽被一条铁路路基遮住,看不到以前的总场,尽管这里的面目全非,但是,这里就是你日思夜想的地方,这里就是曾经的达青牧场。

这里就是曾经的达青牧场

本文作者:才绍棠 巴彦淖尔 知青 曾在西乌旗下乡18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崖柏
后一篇:崖柏走向实用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