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3月22日报道,仿照上海世博会“世博护照”的创意,为吸引更多广州游客来武汉赏樱花,武汉市多家旅游部门联手在广州推出“樱花护照”,仅本周末就将发放万本“樱花护照”。3月23日中青报评论说,校园旅游已经成为一道考验学校管理的难题。又到武汉大学樱花烂漫时节,武汉大学照例要遭遇樱花的烦恼。烦恼之大者,当是国耻还是中日友谊之纠结。武大的樱花据称源自抗战时期日本人栽的,每逢樱花时节总会让一些人乐于把樱花符号化。烦恼之小者,则是校园旅游与教学秩序的矛盾。
我忽然想起罗永浩曾经在课堂上说,大自然里很多东西本来好好地,人类非要赋予它们某种品质,很好笑。比如梅花在冬天开花,我们非要说它“傲霜”。傲什么傲,人家一点都不傲,就这品种,就是冬天开花。罗老师课堂上说得声情并茂,比我写成文字好玩得多。这个道理放在樱花上也是一样。樱花和其他花草一样,是自然界的一个美丽的物种。你可以喜欢,也可以不喜欢,但是你非要和一场战争联系在一起厌恶它,实在没有多大必要。不忘历史是对的,但没必要如此扩大化。南京鸡鸣寺一代也有很多美丽的樱花,也没有南京人厌恶它们啊,说明南京人既不忘历史,又有胸怀。全世界都痛恨德国法西斯,也没见全世界人民厌恶奔驰汽车和德国啤酒吧。
其次,世界上很多大学都有很多历史建筑和美丽的的风景,据我所知,世界上很多大学的校门是向社会敞开的,人们随意进出。但这种情况在咱们国家似乎有所不同,是个正经单位就有门卫,有门卫就不会让人随意进出,单位越牛,门禁越森严,大学也不例外。在我看来这是很遗憾的事情,谁叫我们的社会治安不好呢?所以武汉大学的烦恼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但是对于武汉旅游部门联手发放“樱花护照”的做法我个人很不欣赏。现在各地旅游部门都在想办法推销自己的城市,于是武汉搞出了这个“樱花护照”,让外地人来武汉看樱花。当然,这个做法没什么不对,又不违法。只是我觉得实在有点小儿科。
据说这个做法是效仿世博会。我看有点东施效颦。虽然今天对于已经富起来的中国人来说,出国旅游已经不是什么格外奢侈的事情了,但是毕竟没有出过国门的还是大多数,所以世博会对很多国人还是有某种吸引力的,尤其是很多广告不断忽悠国人说,去了世博会等于周游了世界。虽然我认为这是赤裸裸的欺骗,但是对于很多去了世博会的中国游客来说,拿到一个世博护照还是能多少满足一点虚荣心的,至少也算一种收藏吧,毕竟世博不会年年来中国。樱花可是年年开花的,武汉地处中部,交通极其便利,只要你愿意,可以年年去看樱花。这个樱花护照既不能省钱,也不稀奇——免费发的嘛,也无收藏价值,纯粹是一个不高明的噱头,好像有了“护照”二字就很洋气,实在是有些土气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