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1日《南方都市报》报道,黑龙江漠河县政府发给某航空公司的一份公函堪称极品,这份公函要求该航空公司给漠河县三位主要领导乘机时由普通舱免费升级为头等舱。对这件事情今天快报评论说,在这条航线中普通舱和头等舱的差价也就是900元钱,这点小便宜都要占是因为权力占便宜占习惯了。这件事的极品之处在于,连这样的小便宜都要占并且不惮以政府公函的形式公然索取。这足以说明,“权力总要牟利”已经成了一种下意识,成为了一些官员的基因,它往往不在乎所占便宜的大小,而是在乎在任何可能的地方表现权力者的优越性,这跟一些贪官大小通吃是一个道理。
我有几点想说的,首先,按规定县处级官员不能坐头等舱的规定就像某级别官员配车排量不得超过2.0一样,下面有的是对策。我曾听一名专职司机告诉我,某高级别官员为了作秀,长年坐一辆很破旧的老款奥迪,但其实这辆车除了外面的壳子之外,里面从发动机到内饰全部换成了最高档的配置,比买新车花钱还要多得多。最善良的也会买1.8T来满足不超过2.0排量的制度要求。
其次,为什么公函只要求给县里三位主要领导?人们目前知道的是据今天的中国青年报披露,三人名单里有漠河县委书记王秀国。按理说,如果是按“四套班子”的一把手来安排也应该是四位啊(当然县委书记兼人大主任的情况除外)。如果是按县委常委来安排,以我们现在的官员职数规定起码至少应该在5人以上。我还没听说哪一级党委班子的常委只有三个人。为什么偏偏只安排3位领导坐头等舱,我很好奇。有便宜大家占嘛,“独乐乐,与人乐乐?”,不是我八卦,这背后有没有点“班子不团结”的隐情呢?
第三,权力沾点小便宜的事情让我想起两年前陈水扁爆发“国务机要费弊案”时,台湾民众惊讶地发现陈水扁一家的卫生纸、狗粮和陈水扁外孙的玩具都用发票去报销。台湾民众愤怒地谴责陈水扁,从金融改制的大钱到卫生纸这样的小钱,他们扁家都不放过。漠河县这件事情让人惊讶的不是权力占便宜的事实,而是“以公函的形式”。人们想知道,这份公函那三位主要领导事前是否知情?这一点很重要。常识告诉我们,县一级党委政府的公函不是那个小办事员就能随随便便发的,是有程序的,要领导签字盖章的。
最后,事情出来了,漠河县下一步的危机公关如何进行我也很关心。前两天我还在讲政府危机处置的问题。这个“头等舱事件”的严重性虽然比不上什么矿难、空难、爆炸案那样人命关天,但是也是事关政府形象和信任度的公共事件。当地政府是立刻纠正并道歉还是常规性地出来辟谣?常规做法很简单,把事情推到县政府办公室主任或副主任身上,让他们“挺身而出”一把(事后组织上不会亏待他们的),并称主要领导毫不知情,现在知道情况后非常生气,要求严肃处理当事人云云。我们不妨等等看。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