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满眼都是世博会的新闻,甚至还衍生出一些意想不到的趣闻。比如,一个外形酷似世博中国馆,被网友称为“山寨版中国馆”的雕塑出现在了苏北阜宁县。媒体报道说,不少群众认为,政府不应该花费巨资兴建这样的“形象工程”,一是阜宁属于欠发达地区,二是有抄袭世博会之嫌。阜宁县规划局局长介绍,这也是对世博会的一种参与,是传播世博精神的积极行为。对这件事情“新华快评”说,阜宁的做法并不是独例,近年来一些地方政府为了提升知名度屡屡耗巨资建所谓“地标工程”,结果总是广受群众质疑。提升地方知名度的根本路径不在拥有怎样的标志性建筑,而应通过脚踏实地的工作来获得。政府部门要全面提升行政效能,通过提高软环境来吸引投资;多做民生工程,不做“花架子”工程。
新华时评的观点我没有意见,我跟大家一样深恶痛绝地方政府搞形象工程,但是具体到这件事情我却忍不住想帮可怜的阜宁县说几句公道话。大家想过没有,什么叫形象工程?应该由谁来界定是不是形象工程?全国各地每年要搞出多少类似的形象工程,为什么偏偏在这个时候阜宁县成了众矢之的?我认为,除了阜宁县搞的这个东西具备了人们习惯认识中形象工程应该具备的特征之外,它的外形酷似世博会中国馆是一个最重要和最直接因素。我们试想一下,小小一个苏北县城如果搞出一个同样大小,花钱也差不多的东西,而外形跟世博会中国馆毫无关系,舆论会这样口诛笔伐吗?新华社会关注到它吗?专家的观点和新华社的观点都很好:应该多关注民生,少搞这些花架子,即便搞形象也要征求民意。可是想一想,上海为什么要搞世博会?这里面没有提升知名度、提升形象的需要吗?花点钱少了吗?为什么大上海可以,小县城就不行?不都是在花纳税人的钱吗?谁能告诉我这两件事情本质上有什么区别吗?真是“窃钩者贼,窃国者诸侯”?
世博会的烟火表演美轮美奂,据说花的钱超过的北京奥运会,怎么没人敢出来说钱应该花在民生上呢?一样都是要政府巨资投入的,一样为了提升城市形象,怎么没有人敢提“问计于民”?说实话,我也不敢。既然如此做人就应该厚道一点,别只欺负人家阜宁县了。我想起鲁迅先生笔下阿Q有一句经典对白“我也想姓赵,赵老爷不让我姓赵。”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