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天,针对广州女大学生59.2%愿嫁富二代的问卷结果,中青报刊登了一篇评论。哪一部分人的后代算是富二代,是亿万富翁还是千万富翁或是百万富翁?其实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个命题背后的价值判断:为富注定不仁或者说越富越丑恶。我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期,原有的道德价值体系已经被打破,新的道德价值体系尚未完全建立起来,我们每个人都可能是不良社会风气的推动者。因此把社会责任归咎于某一个群体,毫无益处。大学生在很长时间里被誉为天之骄子,他们的价值观几乎代表中国的精神走向,但当中国的大学教育已经由精英教育进入大众教育后,再拿大学生说事就没有必要了。。。。。。
我赞同作者的观点。也想以前我对这个话题不会有什么兴趣,但是因为工作原因,我最近频频被媒体问到婚恋中的所谓“拜金现象”。我认为,这是一个伪命题。从古至今有很多伟大崇高的爱情让我们感动,但这些或伟大或唯美的爱情大多存在于文艺作品,绝大多数普通人在现实中选择婚姻时,经济状况从来都是重要因素之一。请注意,我说的不是“最重要”,更不是“唯一重要”,而是“重要因素之一”。有学者认为,婚姻稳定的三个要素分别是:情感、经济和性。如果我们认同这个观点,就没有必要回避或过度放大经济在婚姻中的重要性。没有感情的婚姻是不道德的,没有经济基础的婚姻也是很难维系的。我也不赞成有人认为,现在的女孩如何如何拜金,如何的世风日下,不像我们那个年代那么纯朴。需要指出的是,不是过去的那个年代的人不追求金钱,而是所谓的“那个年代”本身就是一个极度贫穷的年代,那个年代根本没有可供追求的基本物质和可能性。即便如此,“那个年代”的女孩们不是仍然有想嫁给解放军的需要吗?为什么?当时解放军工资最高。农村女孩不是也想嫁到城里解决“农转非”吗?这些难道不是物质的、现实的考量吗?
必须承认,婚姻是阶级社会的产物,任何一个年代的婚姻状况中都必然有经济和物质的考量,今天这个时代也不例外。这个问题我认为显然被人为夸大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