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没病

(2009-10-09 18:03:51)
标签:

杂谈

       今天是长假后的第一个工作日,按照媒体的习惯思维,今天每张报纸上都是关于所谓“长假综合症”的报道,什么职员不想上班,学生不想上课之类,年年如此。不信哪位有心人把去年今天的报纸翻来看看,你看看是不是有几乎一样的报道,日期和姓名不同而已。正因为如此,今天《扬子晚报》评论版上的这篇题为《比起国民休闲大计 “长假综合征”只是疥癣》才显得有些价值。

       我赞同这篇文章的观点。我认为生活中有些事情是长期被人为夸大到失去真实面貌的程度。比如更年期。更年期女性的确会有一些明显的生理和心理变化,但是长期以来更年期反应被夸大到简直妖魔化的程度,感觉更年期就等同于心理变态和狂躁症,甚至已经成了骂人的语汇。还有就是儿童“多动症”。这个词汇自从出现在媒体上之后就成了中国家长和老师天天挂在嘴边的口头禅。好动是几乎所有孩子的天性,要“好动”到什么样的程度才达到病态这是需要专业人士的严格界定,而我们习惯性地、不分青红皂白地给很多孩子贴上“多动症”的标签。反过来想一想:你觉得一个只有五六岁的孩子整天不爱动,天天对着窗外默默的沉思正常吗?同样我认为,所谓“长假综合症”也是一个十分可疑的东西。当然,没有多少人会相信这是一个医学或心理学术语,但总是被媒体这样长期使用,我认为也不大妥当。

        出去玩了几天有点疲劳,不正常吗?连续几天亲朋好友相聚吃多了点,不正常吗?对美好的假期还有点缅怀,不正常吗?我觉得这是绝大多数正常人都会有的现象,稍加调适可以了,不仅不是一个大问题,根本就不是一个问题,更谈不上什么社会现象。旅游回来累的瘫倒在床上几天下不了床,吃多到肠胃功能紊乱要上医院抢救,终日沉迷于度假的回忆影响正常工作。。。。。。这样的事情毕竟少之又少,属于只有在新闻才看得到的极个别现象。为什么我们对这种不是问题的“问题”年年如此起劲呢?这里面多少有些想当然的成分。今天的《人民日报》都在评论版上登了一篇小文章叫《一周假别耽误三周事》,提醒人们把心收回来投入新的工作和学习中去。这个腔调我非常熟悉,在我念书的时候每次寒暑假之后开学的头几天老师总是拿教鞭在讲台上边敲边大声训斥我们:该收收心了!对自我约束能力较弱的孩子这样也就罢了,全社会都这样就有些滑稽了。

        从另一个角度看,为什么很多人在长假期间会玩得比较累呢?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相当多的劳动者的假期是没有保障的,老板和领导说不给就不给了,没有任何部门能够真正有效的保障劳动者的休息权完全彻底地为劳动者享有,“带薪年假”之类福利对于大多数劳动者还是如同镜花水月一般,所以才有这种贪婪式的度假,逮着一次就拼命玩。在全世界范围来看,中国公民的假期不是多了,而是少了;我们的劳动者压力是太大了,不是太小了;大可不必为什么臆造出来的“长假综合症”杞人忧天,不要真应了古人所言话: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火锅国标”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