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博客里朋友们的留言越来越火爆,我也因此变得越来越紧张。今天说个轻松点的话题吧。)
尽管小沈阳最近红得发紫,但当他成为沈阳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之后却引发了争议。今天中青报刊登了评论《我反对小沈阳当劳模》,理由如下。一个真正的劳模是在平凡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其先进事迹要让人“看得见、摸得着、学得到”。文体明星往往因一夜成名而当选,而在普通岗位上要想成为劳模非常艰辛。因此多给基层和普通劳动者机会才可以使劳模的示范作用更加突出,才能给社会更多的公平。再者,明星的成就往往与某种天赋相关,如运动员的身材、歌唱家的嗓音等,但天赋是学不来的。而劳模靠的不是天赋,而是“后天”的努力。
我赞成这篇评论的结论,但很不赞成它的论据和论证方式。
第一,文章首先就假定了一个三段论:劳模应该是普通人,小沈阳不是普通人,而是明星,所以小沈阳不应该是劳模。这个前提就有问题。劳模应该是普通人没有错,但什么样的人才不是普通人应该思考一下。我就不明白小沈阳怎么就不是普通人了呢?不就是一个艺人嘛?从本质上说,演员跟服务员、驾驶员没有什么区别,都是服务大众的劳动者。“小沈阳们”就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给普通人带来快乐的劳动者。也许他们不高雅,但是简单的快乐也并不容易啊!也许他一夜成名了,但身份的性质并没有因此改变。有些艺人觉得自己腕大了,就不是凡人了,这是要被公众嘲笑和唾骂的。可是小沈阳自己还没觉得自己不是普通人,为什么作者就主观地就把这样一个年轻艺人划出了普通人的范畴呢?在我的价值观里,除了圣人都是普通人。不管他官有多大,名有多大,钱有多少,在一个公民社会里人人都是普通人,职业不同而已。现在你来告诉我:能算圣人的有几个?
第二,作者认为文艺体育明星都是一夜成名,所以不能当劳模,更是错上加错。文艺体育恰恰是成材率最低的行业。在全国各个城市夜场里走秀的草根艺人数以万计,上春晚成名的不就一个小沈阳吗?同样每年毕业于中戏上戏的演员有多少,成名的又有几个?每年播音主持专业毕业那么多帅哥美女主持人,你叫得上名字的又有几个?文艺界有句名言: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歌里也唱“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否定演艺行业的艰辛是不合适的,容易被解读为行业歧视,也容易误导年轻人错误认识这个行业。体育明星成才也是一个道理。全国的运动员有几十万,可是能成姚明、刘翔的又有几人?
第三,作者说,文体明星的成就跟天赋有关,别人学不来。这话更没道理。历史上的确出现过莫扎特一样天赋异禀的艺术家和菲尔普斯式的天才运动员,但是人们必须知道,更多的或者说绝大多数的艺术工作者和运动员是靠天赋加勤奋。我干过八年体育记者,看过几乎所有运动项目的训练,那种超负荷训练的艰辛不是你我这种常人能够承受的。民间还有一句老话“要想人前显贵,必定人后受罪”。只看到那些明星功成名就之后的无限风光,忽略了他们成功背后的艰辛,这是有失公允的。
最后我想说的是,我也不太赞成小沈阳当劳模,但我的理由是:民间艺人生于民间、长于民间,成于民间,他们的一切兴衰荣辱都应该在民间由观众和市场来决定。对于民间的事情,政府不宜干预过多,最好少表态。在西方公众是极其吝啬给政治人物的荣誉,因为任何人只要活一天都有做坏事的可能。所以有一句名言:活着的都是政客,只有死了才有可能成为政治家。同样对于一个民间艺人,政府过快的表示肯定或否定也是有风险的。
民间的就让他在民间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