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后练习解答提示
(2010-08-03 08:09:19)
标签:
杂谈 |
课后练习解答提示
练习一(课本第5页)
(1)举出几个实例,说明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2)画出以下几个力的图示,并指出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
b锤对钉子竖直向下的打击力400 N.
(3)画出下面几个物体受到的重力的图示.
(4)重量为12 N、质量分布均匀的等厚正三角形薄板,被一根细绳悬吊着静止(图l—8).试标出薄板重心的位置.根据初中学过的二力平衡条件.求出绳对薄板作用力的大小和方向,画出薄板受力的图示.
练习二(课本第8页)
(1)在水平桌面上有两个球,它们靠在一起,但不互相压挤,它们之间有强力的相互作用吗?为什么?
(2)停放在地面上的篮球,受到几个力的作用?施力物体各是什么物体?各是哪种性质的力?各力的方向是怎样的?画出物体受力的示意图.
(3)用两根绳子把一个小工艺品挂起来(图1—11),小工艺品受到几个力的作用?各是什么物体对它的作用?各是哪种性质的力?各力的方向是怎样的?画出受力的示意图.
(4)质量均匀的钢管,一端支在水平地面上,另一端被一根竖直绳悬吊着(图1—13),钢管受到几个力的作用?各是什么物体对它的作用?各是哪种性质的力?各力的方向是怎样的?画出钢管受力的示意图.
(5)一个重量G=10 N的物体静止地放在斜面上,斜面的倾角(斜面和水平面的夹角)为45°,斜面对物体的支持力F=7 N,画出所给情景的示意图,并选择一定的标度,画出重力G和支持力F的图示.
练习三(课本第11页)
(1)手压着桌面向前移动,会明显地感觉到有阻力阻碍手的移动.手对桌面的压力越大,会感到阻力越大.试一试,并说明道理.
(3)在上题中,如果用20 N的水平推力推木箱,木箱是否会从原地移动?有没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所受静摩擦力F=__.
(4)用20 N的水平力拉着一块重量为40 N的砖,可以使砖在水平地面上匀速滑动.求砖和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
思考与讨论(课本第13页)
(1)栌°增大到180°的过程中,合力F的大小怎样变化?
(2)什么情况下合力最大?最大值等于多大?什么情况下合力最小?最小值等于多大?
练习四(课本第14页)
(1)有两个力,一个是8 N,一个是12 N,合力的最大值等于__,最小值等于__.
(2)有两个力,一个是10 N,一个是2 N,它们的合力能等于5 N,10 N,15 N吗?
(3)用两根结实的绳子拉一辆陷在泥地里的车,两条绳对车的拉力都是2000 N,两绳互成45°角.用作图法求出合力的大小和方向.
(4)两个力互成30°角,大小分别是90 N和120 N.用作图法求出合力的大小和方向.
练习五(课本第15页)
(2)一个物体的重量为20 N,把它放在一个斜面上,斜面长与斜面高之比是5:3.把重力分解,求出平行于斜面使物体下滑的分力和垂直于斜面使物体紧压斜面的分力.
(3)把竖直向下的180 N的力分解为两个分力,一个分力在水平方向上并等于240 N,求另一个分力的大小和方向.
习题(课本第16页)
(1)水平射出的箭,斜向上方投出的篮球,斜向下方击出的网球(图l—29),它们各受几个力的作用?画出受力示意图.不计空气阻力.
(2)放在水平光滑冰面上的木块.受到斜向上方的拉力F,沿冰面向右运动(图1—30).画出木块的受力示意图.
(3)如图1—32所示,一个球停放在两块光滑夹板a和b中间.球受几个力的作用?画出受力示意图.
(5)一只啤酒瓶,在下列情况下是否受到摩擦力的作用?如果受到,摩擦力的方向如何?
(6)如图l—36所示,为了防止电线杆倾倒,常在两侧对称地拉上钢绳.设两条钢绳间的夹角是60°,两条钢绳的拉力都是300 N,求两条钢绳作用在电线杆上的合力.
(7)两人共提一桶水(图1—38),两人手臂间的夹角大些省力,还是小些省力?说明理由,并用橡皮筋做个简单的实验,证明你的结论.
课后练习解答提示
练习一(课本第21页)
(1)平常我们说的太阳升起和落下,是用什么做参考系的?我们说地球绕着太阳运动,又是用什么作参考系的?
(2)研究自行车的车轮绕车轴的运动时,能不能把自行车当做质点?研究马路上行驶的自行车的速度时,能不能把自行车当作质点?
(3)我国运动员王军霞在1996年第26届奥运会上创造了女子5000 m的奥运会记录:14 min 59.88 s.这个数据是时刻还是时间间隔?
(4)出租汽车司机是按位移收费还是按路程收费?
(5)中学的垒球场的内场是一个边长为16.77 m的正方形,在它的四个角分别设本垒和一、二、三垒(图2—1).一位球员击球后。由本垒经一垒、二垒跑到三垒.他运动的路程是多大?位移是多大?位移的方向如何?
(6)如图2—2甲,一根细长的弹簧系着一个小球,放在光滑的桌面上.手握小球把弹簧拉长,放手后小球便左右来回运动,B为小球向右到达的最远位置.小球向右经过中间位置O时开始计时,其经过各点的时刻如图2—2乙所示.若测得OA=OC=7 cm,AB=3 cm,则自O时刻开始:
练习二(课本第24页)
(1)根据课文中给出的汽车运动的数据表,请你判断:汽车在每秒内发生的位移是多大?这辆汽车继续匀速行驶,从计时开始经过25 s行驶的距离是多长?
(2)图2—3是一架民航飞机的位移图象.这架飞机做什么运动?从这个图象求出:飞机在30 min内的位移,飞行700 km所用的时间.
(3)图2—4是一辆火车运动的位移图象.线段OA和BC表示火车做什么运动?线段AB与横轴平行,表示火车做什么运动?火车在4 min内的位移是多少?通过12 km用多长时间?火车在中途停了多长时间?
练习三(课本第26页)
(2)子弹以900 m/s的速度从枪筒射出,这里指的是平均速度还是瞬时速度?汽车在北京长安街上行驶,有时快、有时慢,2 min行驶了1.8 km,汽车的行驶速度是54 km/h,这里指的是什么速度?
(4)图2—5是两个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图象.哪条直线所表示的运动的速度大?各是多大?
(5)用飞机进行航空测量,飞机离地高度保持500 m.巡航速度为400 km/h.飞机上测量仪器可在120°视角范围内测量(图2—6).飞机每小时测量的覆盖面积是多大?
练习四(课本第28页)
(1)有两个物体,从同一点开始向相同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分别是3 m/s和5 m/s,画出它们的位移图象和速度图象,并根据这两种图象分别求出它们在5 s内的位移
(2)图2—10所示的几个速度图象分别描述的是什么运动?图2-10
(3)图2—11是一个物体运动的速度图象.请你根据此图说出物体在这1 min内各阶段的运动情况.
(4)图2—12是一个物体运动的位移图象,请你根据此图说出物体在这1 min内各阶段的运动情况.
练习五(课本第30页)
(1)加速度为零的运动是什么运动?
(2)速度为18 m/s的火车,制动后15 s停止运动.求火车的加速度.
(3)枪筒内的子弹在某一时刻的速度是100 m/s,经过0.0015 s速度增加到700 m/s.求子弹的加速度.
(5)图2—13的直线①和②分别表示两个匀加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图象.它们的初速度各是多大?哪一个的加速度大?经过多长时间它们的速度大小相同?
练习六(课本第33页)
(4)钢球在斜槽上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开始运动后0.2 s内通过的路程是3 cm,1 s内通过的路程是多少?如果斜面长1.5 m,钢球由斜面顶端滚到底端需要多长时间?
(5)以18 m/s的速度行驶的汽车,制动后做匀减速运动,在3 s内前进36 m.求汽车的加速度.
练习七(课本第35页)
(2)有一些航空母舰上装有帮助起飞的弹射系统.
(4)以54 km/h的速度行驶的汽车,刹车后做匀减速运动,经过2.5 s停下来,汽车刹车后到停下来前进了多远?
练习八(课本第38页)
(1)为了测出井口到井里水面的深度,让一个小石块从井口落下,经过2 s后听到石块落到水面的声音.求井口到水面的大约深度(不考虑声音传播所用的时间).
(2)一个物体从22.5m高的地方自由下落,到达地面时的速度是多大?
(3)一个自由下落的物体,到达地面的速度是39.2 m/s.这个物体是从多高落下的?落到地面用了多长时间?
(4)1991年5月11日《北京晚报》,报道了一位青年奋勇接住一个从15层高楼窗口跌出的孩子的动人事迹.设每层楼高度是2.8 m,这位青年从他所在的地方冲到楼窗下需要的时间是1.3 s,请你估算一下他要接住孩子,至多允许他有多长的反应时间.
(1)关于质点,下列各说法是否正确?
(2)关于位移和路程,下列4位同学的说法是否正确?
(3)火车在两站间正常行驶时,一般可看做匀速运动.一位同学根据车轮通过两段铁轨交接处时发出的响声来估测火车的速度.他从车轮的某一次响声开始计时,并从此之后数着车轮响声的次数,他在一分半钟内共听到66次响声.已知每段铁轨长25 m.根据这些数据,你能估测出火车的速度是多少吗?(这也是铁路员工常用来估测火车在这种铁轨上行驶速度的一种方法.)
(4)骑自行车的人沿着坡路下行,在第l s内通过l m,在第2 s内通过3 m,在第3 s内通过5 m,在第4 s内通过7 m.求最初2 s内、最后2 s内以及全部运动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5)小李讲了一个龟兔赛跑的故事,按照小李讲的故事情节,兔子和乌龟的位移图象如图2—14所示.请你依照图象中的坐标,并结合物理学的术语来讲述这个故事.在讲故事之前,先回答下列问题:
(6)关于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以下说法正确的是什么?
(8)一辆汽车沿平直公路从甲站开往乙站,起动时加速度为2 m/s2,加速行驶5 s后,匀速行驶2 min__,然后刹车,滑行50 m,正好到达乙站,求甲、乙两站的距离和汽车从甲站到乙站所用的时间.
(9)图2—15为某汽车直线运动的__图象.从图象可知,汽车在前10 s做的是__运动,初速度大小等于__,加速度大小等于__,通过的位移等于__.汽车在10 s末至40 s末这段时间内做__运动,通过的位移等于__.汽车在最后l0 s内做__运动,初速度大小等于__,末速度等于__,通过的位移等于__.汽车在50 s时间内的总位移等于__.
(10)某人在室内以窗户为背景摄影时,恰好把窗外从高处落下的一小石子摄在照片中.已知本次摄影的曝光时间是0.02 s,量得照片中石子运动痕迹的长度为1.6 cm,实际长度为100 cm的窗框在照片中的长度为4.0 cm.凭以上数据,你知道这个石子是从多高的地方落下的吗?
(12)已知一物体做匀加速运动,加速度为a.试证明在一段时间t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该段时间中点t/2时刻的瞬时速度.
课后练习解答提示
练习一(课本第48页)
(1)被踢出的冰块以2 m/s的速度在阻力可以忽略的水平冰面上滑动,冰块受不受向前的作用力?5 s后它的速度将是多大?
(2)一列在平直铁路上匀速行驶的火车,在车厢的水平桌面上放着一个小球.当火车突然加速时,坐在车厢里的人会看到小球运动吗?如果会看到,小球是向哪个方向动?当火车突然减速时,又会看到什么现象?
(3)回答下列问题:
(4)我国公安交通部门规定,从1993年7月1日起,在各种小型车辆前排乘坐的人(包括司机)必须系好安全带.为什么要这样规定?请从物理学的角度定性地加以说明.
(5)请分别举出几个利用惯性和防止惯性不利影响的实例.你能不能把惯性应用到某一实际问题中去?
练习二(课本第53页)
(1)从牛顿第二定律知道,无论怎样小的力都可以使物体产生加速度.可是,我们用力提一个很重的箱子,却提不动它.这跟牛顿第二定律有无矛盾?为什么?
(2)有几个物体,在受到相同的力作用时,如果某物体速度变化较慢,我们说,它的惯性较大;在速度变化快慢相同时。如果某物体所需作用的力较大.我们也说.它的惯性较大.
(5)一架飞机起飞时在跑道上加速滑行,已知飞机的质量是l0 t,所受的合力为2.0×l03 N,这架飞机的加速度有多大?
(6)如果用G表示物体的重量,用m表示物体的质量,用G表示重力加速度,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G=mg.这个公式在初中学过,当时用G表示重量G和质量m的比值,并且取G值为9.8 N/kg.
由于各地的g值略有差异,所以相同质量的物体在各地的重量也略有差异.
(7)质量是2 kg的物体,受到互成90°角的两个力的作用,这两个力都是14 N,这个物体产生的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是怎样的?
练习三(课本第55页)
(1)用牛顿第三定律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答:a.不正确.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地对脚的力和脚蹬地的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分别作用于人(脚)和地两个物体上,在地对人的作用下,人往前走.
(2)在水平桌面上静止的物体受到两个力的作用.这两个力的反作用力各作用在什么物体上?在这四个力中,哪两对力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哪两个力是相互平衡的力?
(3)挂在竖直悬绳(或弹簧)上的物体受到两个力的作用.这两个力的反作用力各作用在什么物体上?在这四个力中,哪两对力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哪两个力是相互平衡的力?
(4)一个物体静止地放在水平支持物上,试证明物体对支持面的压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在证明过程中说出你的依据.
(5)把一个物体挂在弹簧秤上并保持静止,试证明物体对弹簧秤的拉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在证明过程中说出你的依据.
(6)放在水平桌面上的木块被一根拉长的轻弹簧水平向右牵引着,并处于静止.木块在水平方向上受到哪两个力作用?试分别说出这两个力的反作用力的受力物体以及反作用力的性质和方向.
(7)有人认为,既然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这两个力就是相互平衡的力.这种说法对不对?如果不对,错在哪里?说明理由.
练习四(课本第57页)
(1)一个原来静止的物体,质量是600 g,在0.2 N力作用下,1 s内发生的位移是多少?
(2)一个质量是100 g的运动物体,初速度是1 m/s,在方向跟速度方向相同、大小是2 N的力作用下,3 s末的速度是多大?
(3)一辆速度为4 m/s的自行车,在水平公路上匀减速地滑行40 m后停止.如果自行车和人的总质量是100 kg,自行车受到的阻力是多大?
(5)计算下面两个小题:
练习五(课本第60页).
(1)一个原来静止的物体,质量是2 kg,在两个大小都是50 N且互成60°角的力作用下,3 s末物体的速度是多大?3 s内物体发生的位移是多大?
(5)用弹簧秤拉着一个物体在水平支持面上匀速运动,弹簧秤的示数是0.4 N.然后,用弹簧秤拉着这个物体在这个水平支持面上匀加速运动,弹簧秤的示数是2.1 N,
(6)民用航空客机的机舱,除了有正常的舱门和舷梯连接,供旅客上下飞机,一般还设有紧急出口.发生意外情况的飞机在着陆后,打开紧急出口的舱门,会自动生成一个由气囊构成的斜面,机舱中的人可沿该斜面滑行到地面上来.若机舱离气囊底端的竖直高度为3.2 m,气囊所构成的斜面长度为4.0 m,一个质量60 kg的人在气囊上滑下时所受的阻力是240 N,人滑至气囊底端时速度有多大?
思考与讨论(课本第62页)
练习六(课本第64页)
(1)如图3—7所示,一架电梯匀减速向上运动,请在图3—7中标出加速度方向.图3—8中哪个图正确表示了作用在电梯上的力的情况?(F为钢索拉力,G为重力)
(3)弹簧秤的秤钩上挂一个4 kg的物体,在下列情况下,弹簧秤读数是多大?
习题(课本第69页)
(1)关于惯性的大小,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而改变物体运动状态难易的原因是由两个因素决定的,一个是合外力,另一个是惯性,即质量.当质量相同时,其难易程度就由合外力决定了,故D错.
(2)关于运动状态与所受外力的关系,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3)关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4)一辆静止的马车,马用力拉它.有人说,根据牛顿第三定律,马拉车,车也拉马,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彼此平衡,所以马无论如何也拉不动车.这个说法的错误在哪里?
(5)一个质量m=2 kg的物体,在几个恒力的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现在撤掉其中一个方向竖直向上的恒力F=2 N,设其他恒力保持不变,这个物体将如何运动?
(9)一个物体从光滑斜面的顶端由静止开始下滑,物体受到哪几个力的作用?有人说,物体受到重力、斜面的支持力和方向沿斜面向下的下滑力的作用.这种说法是否正确?
第四章 物体的平衡
课后练习解答提示
思考与讨论(课本第72页)
练习6一课本第73页)
(1)一个物体静止在倾角15°的斜面上,物体的质量m=10 kg.物体对斜面的压力有多大?95N 物体所受静摩擦力的方向是怎样的?静摩擦力有多大?25
(2)一个质量为50 kg的物体,在平行于斜面的拉力F作用下,沿倾角为30°的斜面匀速运动(图4—2),已知斜面的动摩擦因数为0.3.求拉力F为多大.
(3)如图4—4所示,用一根绳子a把物体挂起来,再用另一根水平的绳子b把物体拉向一旁固定起来.物体的重量是40 N,绳子a与竖直方向的夹角瑁°,绳子a和b对物体的拉力分别是多大?
练习二(课本第76页)
(1)当我们开关门窗时,如果力的作用线通过转动轴,不论用多大的力也不能把门窗打开或者关上.为什么?
(2)图4—7中的OAB是一个弯成直角的杆,可绕通过O点垂直于纸面的轴转动.杆的OA段长30 cm,AB段长40 cm.现用F=10 N的力作用在杆OAB上,要使力F对轴O的力矩最大.F应怎样作用在杆上?画出示意图,并求出此最大力矩.
(3)一根木料.抬起它的右端要用480 N竖直向上的力,抬起它的左端要用650 N竖直向上的力.这根木料有多重?
(4)如图4—9所示.螺丝和螺母间最大静摩擦力对轴O的力矩为40 N·m.若用长为20 cm的扳手拧这个螺母,至少要在扳手上用多大的力才能拧动这个螺母?
习题(课本第79页)
(2)如图4—12所示,一个质量为m的均匀球体放在倾角(3)有一个气球,系于绳子一端,因受风力影响,气球平衡时绳子与水平方向成60°.若测得绳子的拉力是40 N,风对气球的水平作用力是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