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 知 道……

标签:
鲁院鲁十一白描联欢会文化 |
分类: 生活随笔 |
我
——写在“鲁十一”春分联欢会后
白
我知道,他们早就蠢蠢欲动。
这种早,是在开学还不到一周,就有人开始密谋了。他们心痒难耐,想一试身手,一展才华,一炮打响,一鸣惊人。他们是“鲁十一”,他们想证明自己。
说“蠢蠢欲动”,实在是一个很不恰当的词汇,可是我找不到准确用语。他们有激情,有冲动。他们中有六十年代生人,也有八十年代生人,年龄大点的已经老于世故,年纪轻的正是热血沸腾,但终归他们还都是年轻人,我知道。
我还知道,他们的冲动,源自内心,是自血脉奔涌而出的生命的呼啸,是张扬的青春灼热的闪光,是激情的燃烧,是渴望交流、渴望融合、渴望彼此认同的心灵的诉求,是建立和发展友谊的旗语,是各自衷肠的热切表白。他们想用自己的方式,发出一个信息——“鲁十一”就是“鲁十一”,他们想给学兄学姐学弟学妹们看看,在北京东八里庄南里27号,有这样一群人,曾以这样的姿态驻留过、存在过。
往届,一般都是在彼此熟识之后,才会有这样的冲动。他们却早熟,发育过快,借用小沈阳的描述:眼睛一闭一睁,来鲁院了,再一闭一睁,身边的同学就成哥们姐们了。于是乎,就有了想法:出类拔萃,卓尔不群,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几乎没有过程,就要显摆自己了。
这是年轻的冲动、年轻的野心,也是年轻的明快、年轻可爱。我知道。
一台联欢会,紧锣密鼓地在课余筹备起来。节目单拉了出来,歌唱舞蹈诗朗诵,相声小品小游戏,自愿报名与众人纵容相结合,一杯多姿多彩的才艺鸡尾酒,一餐五花八门的视听觉飨宴。有总策划,总导演,总撰稿,总监制,有舞美,有DJ,有发号司令的,也有听喝跑堂的。浏览他们其中某位的博客,当院外的年轻作家问及某学员时,此君回答:他啊,总导演,想想央视的春晚吧,他们有多忙,这里就有多忙!看后忍俊不禁。拔尖的心态鼓涨着他们的热情,竟成为一种集体无意识——不,还是有意识的,这就是“鲁十一”的集体荣誉感。我知道,他们的心中有一个团队,有一个由54名成员组成的大家庭。
知道会很精彩,但还是出乎意料。首先他们颠覆了鲁院既往联欢会的会场风格,过去周围一圈座席,中央空场是表演区。现在会场顶端是前台,座席在后区斜刺排开,诺大一面别出心裁的联欢会幕板映得满堂生辉。我知道会被感动,但没想到会如此感动。当五位主持人声情并茂朗诵开场诗时,我的感动便由此开始,一直贯穿到最后《难忘今宵》唱起的时候。一群多么可爱的人儿,一颗颗多么自由的心,一双双多么明亮、溢满多少梦幻的眼睛。是的,他们驾驭着梦想的翅膀从天南海北飞来,栖落在鲁院的枝头,这梦想是那么灿烂。他们在这里落脚,又要从这里出发,去闯荡更为阔大的天地,圆他们更为灿烂的梦想。
我知道我属于他们。他们充实了我的生活,丰富了我的生命体验,拓展了我的价值疆域。我把心交给他们,愿意把灵魂敞露在他们面前。来了,去了;去了,来了,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一拨又一拨。时光像沙漏一样,我的年华在他们身上流淌而去。我思索过如此存在的意义,有时也发出质疑。但最终明白,我还是属于他们。他们的呼吸牵动着我的心率,他们对你寄予期望,你同时也把期望寄予他们。他们会让你感到惊喜、骄傲,当然你也不能让他们失望。这样想后,即刻释然,不再为个人计划中的某些事情在他们身上延宕或者放弃懊丧。而一切付出也是有回报的,我的人生行囊里,装进了他们的礼物,是从别处不可能得到的礼物,那就是师生的感情。每当他们即将离去,每当与离去的他们重逢的时候,来自于他们的那份滚烫的对母校和老师的感念之情,让这个世界都变得温暖了。
我知道我又不属于他们。他们属于蓝天,属于大海,他们将驰骋于无边的草原和广袤的山川大地,他们属于未来。我呢,仍将像枚陀螺一样,在一个固定的点上兜圈子。还有生命的规律,大路在他们面前一直延伸,看不到尽头,因为他们年轻;而我,已经看清了前面的景观,因为我不再年轻。我只能陪伴他们同行一段,而后,路就由他们自己走了。
但是,我仍要为他们祝福,我的祝福直达永远。
我知道,一场联欢会只是短暂的欢聚,但记忆可以很悠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