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奇书《红楼梦》
文化瑰宝《推背图》(969)
各位红楼梦研究者朋友:
该书版本很多,而120回的版本与80回版本是不是都是作者曹雪芹和脂砚斋二人所撰作的问题,如今仍然争论不休。即是否有个真假问题呢?而关于八十回与后四十回谁真谁假的问题,我认为并不十分难解,只要是读者亲自查一下 中华《万年历》清朝当中有几个“甲寅年”就可以了。
为什么?因为书中第95回写道:“小太监传谕出来说:‘贾娘娘薨逝’,是年甲寅年十二月十八日立春,贾元妃薨日是十二月十九日,已交卯年寅月,存年四十三岁。”
我们亲自去查《万年历》就知道: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甲寅年”只有三个:康熙十三年
(公元1674年)、雍正十二年(1734年)、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经过仔细查看,没有哪一年是
年是十二月十八日立春的,真是令人惊异!

由于大家都公认《红楼梦》一书是清朝的作品,那么在三个甲寅年里必定有一个是贾元春去世的那一年吧?如果我们否定了其中的两个,剩下的那个不就是“死年答案”了吗?,
一,我们先看1674年是不是?由于康熙南巡时是曹寅接驾了四次,而时间是在公元1699、1703、1705和1707四年里进行的,可见1674年还没有这件事发生,所以,曹寅的“书中孙女”贾元春不可能是死于这个甲寅年的;
二,那么,我们再看1794年时,曹雪芹早已经去世二十多年了,他的“书中的姐姐”贾元春怎么可能才刚刚去世呢?如果她是四十三岁时死的,那么就应该是
1794—43=1751
年生的。可是甲戌本是曹雪芹经过“十年辛苦”于1754年才完成的,说明贾宝玉肯定生于1744年以前吧?难道弟弟比姐姐生的还早吗?可见,贾元春也不可能是这个甲寅1794年死的啊!
这样,我们就彻底否定了贾元春绝对不是康熙年间或者乾隆年间死的了。只剩了一个雍正1734年是甲寅 “ 甲寅年”了啊!
也就是说,如果贾元春是1734年死的,而这一年她已经有“43岁”的年龄了,因此此我们可以推 推算出来她是
1734—43=1691
年生的。可是,这是绝对不可能的。
为什么呢?因为书中写的康熙南巡有四次是曹寅接驾的,时间是公元1699、1703、1705和
1707年。这样算来,“独他家接驾四次”当中,贾元春肯定是亲自见过了;而1728年雍正派人
抄曹頫南京的家时,她也肯定是亲身经历过的。那么,读者会问:书中第二回写的是王夫人在
贾元春出生的“次年”又生了一位公子,叫“宝玉”。
按理说,贾元春只是比贾宝玉大一岁啊,那么姐姐既然能够见到爷爷曹寅接驾的事,弟弟肯定也
也亲自见到了。可是为什么书中的王熙凤反而没有见到这件事而怨恨自己没有见过“大世面”呢?
呢? 这究竟谁写的是假的历史情节,不是很容易判断吗?
贾元春到底哪年回家省亲的?
请看:书中第27回写道“次日,四月二十六日交芒种节”。这年,贾宝玉才是一位“十二三岁”的公子。而就在该年正月十五日贾元妃回家省了亲。她还向贾母、王夫人等亲人哭诉了“当日既送我到那不得见人的去处···”极大的不满情绪。她一个皇妃对谁不满,不是明摆着的吗?显然是暗骂皇帝家就是一个“极其黑暗的去处”嘛!
查《万年历》得知:这一年正是乾隆元年即公元1736年。而它就是一件谁也推不翻的历史物证啊!所以,以上的真实描写就证明前八十回是真的,经得住历史事件检验的可靠版本;可是为什么后40回中的第95回写道:“小太监传谕出来说:‘贾娘娘薨逝’,是年甲寅年十二月十八日立春,贾元妃薨日是十二月十九日,已交卯年寅月,存年四十三岁”呢?
显然,
如果我们相信以物证为准的话,那么,贾元春是不可能生于1723年而死于1734年的。
因为可疑的是,她才十一岁时,怎么就当了皇妃呢?二是,她还没有到省亲的年头(1736
年)怎么就死了呢?这太不可思议了吧?
问题很明显,前面八十回说贾宝玉十二三岁时姐姐贾元春省的亲;而后40回却又说‘贾娘娘薨
逝’是年甲寅年····存年四十三岁’时死的。这能够是一个作家写的同一个历史故事
吗?我认为只有傻子才相信这种“驴唇不对马嘴”的虚假故事是真的。 但是两种版本里必然有 会有一本是假的,那么,哪本书是假的、伪造的呢?一个有分析能力的明白人是不难判断谁真谁 谁假的!其实,只要读者亲自查一下1734年的《万年历》中的“十二月十八日是不是立春” 春
就完全明白了。请大家鉴别以上物证,结论自明。
因为人是可以说假话的,而《万年历》这种老祖宗的制定的《历书》是不会有假的成分的。这
这个问题难道还需要“争议”吗?!
白金贤
2013年6月2日初稿
2021年1月30日修改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