寸丰先生发现的【子之切小鼎也】这条脂批的意义与价值十分重大

标签:
子之切小鼎也寸丰先生发现了秘密曹雪芹的续妻姓李鼎字和鼐字都是特殊的脂砚斋就是史湘云 |
-
-
笔者回复寸丰园主人;
-
笔者拍到的具体原文物证 http://s1/bmiddle/001JKQ89zy6JkNY0920c0&690
以上图片是戚序本中的【子之切小鼎也】原文字样,其中的那个异体字【鼎】字与书中其它地方的【鼎】字都是同样的写法。这是该书批者脂砚斋先生专门设计的。 以下是蒙府本的原文字样。读者可以看出【鼎】字确确实实是异体字无疑吧?这是为什么?请您听一听寸丰老师上面说的的见解,他说的有没有道理呢?
http://s14/bmiddle/001JKQ89zy6JkNYpD1r4d&690
笔者与安鸿志老师的深入交流 安兄好!我最近也很少与您直接交流。有人说【乾隆二十一年····佳谶】是后人加上,即不是红楼梦批者的当时的批语。今天我又到琉璃厂书店,亲自‘偷拍’了庚辰本这条脂批的照片。它证明是个完整的一页纸写的这32个字,与【插页】与否没有什么关系。 我还拍到了上面发表的【子之切小鼎也】的原文。因为这是寸丰先生认定‘切’即‘妾’的谐音,即证明曹雪芹的续妻就是李鼎的女儿。
这的确是很有意思的研究,我认同他的研究成果。
我曾经对您说过【脂砚斋就是史湘云的原型,所以脂砚斋也必定姓李。因此,“泪笔”中写的“一芹一脂”翻译过来就是“一曹一李”无疑了】,现在又有了寸丰先生发现的【子之切小鼎也】这条该书第64回中的脂批原文字样呈现在我们面前,他认为曹雪芹的续妻应该就是李鼎的女儿。这一点我觉得有道理,因为我拍照的物证里的鼎字确确实实也是个异体字啊!这恐怕不是偶然的‘巧合’而是一种必然的写法吧?! 散鱼老师发现了鼎字和鼐字都是特殊的写法 请看散鱼先生在他的博文中是怎样说的: “鼐”字在前八十回中仅出现一次,即第四十九回:“当下安插既定,谁知保龄侯史鼐又迁委了外省大员,不日要带家眷去上任。”笔者又查阅各版本,发现仅庚辰本中是“鼐”字,其他各本要么缺失,要么写做“鼎”字。【 因为“鼎”,笔者就又关注了一下“鼐”字, http://s2/small/002n1tzVty6FUewL7AB41&690),也不是异体字(笔者没有查到鼐有异体字)。因此有两种情况:一,庚辰本“鼐”的“鼎”部沿袭了抄本中“鼎”字的异体字写法,这样也就很正常,没有什么可以质疑的。 二,因庚辰本“鼐”字既不符常规写法,又不是异体字,因此这一“鼐”字反而是避讳,即避“李鼐”之“鼐”字。由此可得出红楼梦避讳“鼐”字。再根据笔者由“脂砚”得出“脂砚斋属李煦后人”的结论,可得出:脂砚斋是李鼐之女,李煦孙女。】 请看下面甲戌本和蒙府本里的“鼎”字的具体字样: - http://s4/small/001JKQ89ty6FHYeurjJe3&690
从甲戌本总计算来已经有“10”个以上的异体‘鼎’字了,它们成为“铁的物证”说明芹脂二人是有专门设计意图的了,这已经是无可置疑的了
我认为,最最重要的是这条批语也证明了《红楼梦》一书是乾隆年间的作品是不可置疑的;它不可能是康熙时代的产物。因为批书人脂砚斋和写书人曹雪芹是同一时代的夫妇二人,他们都是雍正初年出生的。因此脂砚斋重评石头记这部书怎么可能在康熙时代就有了呢?即便是康熙时代有红楼梦这个名字,它也和芹脂二人合著的《石头记》是两码事啊! 白金贤 2014年6月1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