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为何《红楼梦》第27回写的“四月二十六日芒种节”与顺治1649年无关?

(2014-04-13 14:12:27)
标签:

康熙45年芒种节与该书

1649年芒种节与红楼梦

红楼梦是乾隆时代的书

生于末世运偏消

红楼梦是信息科学


为何《红楼梦》第27回写的“四月二十六日芒种节”与顺治1649年无关? 

              天下奇书《红楼梦》   文化瑰宝《推背图》  416

  尊敬的各位红学研究者老师和爱好者朋友们:大家好!

 

              书中‘四月二十六日交芒种节'的这一年是康熙四十五年或顺治六年吗?
    
     崆山云先生在他的博文《红楼梦中一个异常重要的时间信息标示》中写道:
      《红楼梦》第二十七回“滴翠亭杨妃戏彩蝶埋香冢飞燕泣残红”中,有一个重要的时间信息标示,这样写道:
       “至次日,乃是四月二十六日,原来这日未时交芒种节。”,
     这一年是康熙四十五年。这个重要的标示却常常被多数人忽视,或者根本就不愿意去理会它,亦或处于本人的目的需求,轻描淡写、断章取义地一带而过。也许正因为没有严谨的治学态度和谦逊的品德,才造成今天红楼万象的尴尬局面。其实,红楼梦每一个章回里,都在用不同的手法清晰地向读者描述着时间信息,自始至终,一脉相承,只是你没看到,它是个四维时空,如果你站在一维空间,是永远也看不懂的。】
   

http://s12/bmiddle/507f5b66gddaef47642eb&690



      笔者读后评论道:博主 崆山云先生写的【红楼梦每一个章回里,都在用不同的手法清晰地向读者描述着时间信息,自始至终,一脉相承】这句话是对的,也是非常聪明的解读;可是认定【“至次日,乃是四月二十六日,原来这日未时交芒种节”这一年就是康熙四十五年】,对这句话的解读就是不准确的了
      为什么这种判断是错的呢?我的理由是:
      查网上《万年历·老黄历》得出的结果与博主提供的万年历图片是不完全一致的,请看下图:上面明明写的是公元【1706年6月6日(农历四月二十六)15:28芒种】。可见,康熙四十五年四月二十六日交芒种节是没有错误的,关键是交节的时辰并不是“未时”。这一点网上的数据与先生提供的数据有“差异”,因为“未时”应该是指的13:00——15:00,而15:28无疑应该是“申时”吧?


http://s9/bmiddle/5ee78609tx6CZav9CvCe8&690

   那么,铁安老师提出的1649年的物证,是不是与书中第27回写的有关系呢?答案也是否定的。请看他提供的物证照片: 
http://s9/mw690/001JKQ89zy6HEXoPSty08&690

    铁安先生提供的这三张图片只能说明陆楣先生的生年是公元1649年四月二十六日芒种节这一天,并不能证实他‘十二三岁’那年也是这一天交芒种节。即经查公元1661年是 五月初九日交的芒种节,所以他讲的与红楼梦书中写的芒种节的事情根本对不上口啊!
    另外书中写的是大观园里的人在这一天为贾宝玉庆12周岁的生日,而铁先生说严绳孙才是书中的贾宝玉和脂砚。这不是南辕北辙吗?
                
                                   矛盾的焦点在哪里?

  先生在我的博文中又说:【关于“至次日,乃是四月二十六日,原來這日未時交芒種節。”这句话,不可断章取义,“未”字决不可丢弃,也没有什么记错之说,那只是不常接触历法的人的想象而已。清代符合曹公文本本义的只有康熙四十五年,这一年是四月二十六日未时交芒种节。这个时序应该是对的,···。】
    笔者的回答是:“四月二十六日”交“芒种节”的年份不只康熙四十五年这一年,还有1725年和1736年,也就是雍正三年和乾隆元年。我认为书中第27回写的正是1736年无疑,虽然这一年也不是“未时”交芒种节的,但是它符合《红楼梦》一书的准确的历史时空(时代背景)。
    具体说,这年写的内容是贾元春省亲之年,她的弟弟贾宝玉这一年才刚刚“十二三岁”(第23回写道;‘因这几首诗,当时有一等势力人,见荣国府十二三岁的公子作的,抄录出来各处称颂’。
     可见,若真的是1706年这一年为某人庆生日,那这一天陆楣才出生,哪有出生的当年就为小孩子过生日的?这根本不符合中国的民俗吧?
    另外,如果是贾元春(朱彝尊)真的是1706年省的亲,那当年贾元春是谁的妃子呢?也只能是康熙皇帝的。而康熙皇帝会让一位不到15岁的少女当皇贵妃的吗?因为书中第二回冷子兴说,贾元春出生的“次年”,王夫人又生了一位公子贾宝玉。不就说明先生的判断是不符合原著描写的吗?
     另外,康熙四十五年时曹雪芹还没有出生,特别是南京的曹家被雍正“抄家之事”也还没有发生,作者大写“告状书”并且抱怨自己是“生于末世运偏消”干什么?
      我和各位老师讨论的其实是该书的时代背景的准确“定盘星”究竟是哪一年的大问题,的确如崆山云先生所说它是个四维时空,如果你站在一维空间,是永远也看不懂的】。所以,希望我们把这个难题继续探讨交流下去好吗?                                                       
                                                                 白金贤
                                                                  2014年4月13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