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奇书《红楼梦》
文化瑰宝《推背图》(133)
尊敬的各位红学研究家、老师和爱好者朋友们:
‘啊哈效应’一词是我今天第一次才知道的,什么叫“啊哈效应”?据今日《参考消息》第7版【美国每日科学网站12月15日文章】题《灵感有四个主要特征》中解释说:
“灵感一来,大脑中突然闪现出一个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就是著名的‘啊哈效应’,也是人们在解决问题时常有的一种特殊认知经历。”
文章接着介绍了一位德国学者“提出了一种新的假设,将灵感经历中的一些已知特征合成一个统一的框架。列出灵感的四个特征:突然性——这种经历是突然闪现的,且稍纵即逝;轻松——、积极效应——、自我感觉良好——。”
我是一个普通的《红楼梦》爱好者,但是在读懂《红楼梦》之前我是一直研究《推背图》一书的。可是自己潜读了20多年,也没有弄明白它到底是不是像有人评论的“预言”性质。所以既有兴趣也有“苦闷”。即有意认为它是历史预言,但是现代历史学家或政治家无人正式“认同”这种结论,所以自己“心中有数不敢声张”。于是确定了“等待时机,顺其自然”的态度。
由于平时我对曹雪芹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即我的思维中对“预言”这种东西积累了一种奇妙的“探求心理”,不弄懂它“誓不罢休”。没有想到突然有一天(2007年5月)在读《红楼梦》第五回里脂砚斋有关《推背图》的评论时与作者偶尔“共鸣”了。是评论中的“非常人”三个字在我脑中突然像“雷鸣闪电”一样,一下子让我明白了曹雪芹为什么在《红楼梦》中特别推介《推背图》一书的“动机”了——啊哈,原来“玄机在这里”呀!。
http://s14/bmiddle/5ee78609h7a56be51888d&690&690
从而,我认定该书不可能是别人写的,只有像曹雪芹这样的具备超常“特异思维”的思想家和文学家才能完成这种伟大的哲学巨著!所以我认定作者是个“超人”(超常智能者、特异功能人),而判定他写的绝对不是“小说”了。
其中我并不否定它的“外表”是用的小说“体裁”,其实那是美丽的“包装”,蒙蔽“政治敌人”的“糖衣炮弹”罢了。对读者来说识不破作者的这个“狡猾”的手段,是很难读懂曹雪芹的真实思想的——什么才是真正的“通灵宝玉”?它不是贾宝玉、甄宝玉、林黛玉、薛宝钗其人的“爱情故事”,而是由“顽石”锻炼“幻化”而成的那块薛宝钗亲自鉴赏的“通灵玉”其物的神奇魅力!
所谓“宝玉”其实是“宝贵预言”(谐音法表达之)的内涵与简称;所谓“通灵”就是“贯通古今都能够灵验”的意涵。因此该书关键是它的内涵不是虚构的“人间爱情故事”,(所以我也不同意某些学者的对108钗“一个不拉”的“原型探佚”的研究方法。因为那是不可能有真实结果的。书中的“假作真时真亦假”一句就是告诉我们“贾宝玉”是个假人——塑造的“气态人”,假的永远真不了的意思。)而是地地道道的政治斗争的“隐喻的历史真实”,本质上它是“反皇帝”的,准确地说它是反对雍正、乾隆为代表的封建王朝“家天下”的不良政治制度的。所以它本质上应该属于预言之类。因此作者强调的“身后事”就暗示了“未来”的历史的内涵无疑!
但是我的看法往往不被大多数红学家们“认同”,这与当前“研究氛围”有关吧?大多数研究者都认为它是小说,可是为什么中国人研究了二百多年了,到如今也没有形成一个“共识”呀?!所以我怀疑继续按此思路研究下去,不可能有什么好的“出路”的,突破更不可能!
《推背图》在《红楼梦》中“突然闪现”于我的“苦读”脑海中,说白了是曹雪芹的“特异思维”与我的“苦求思维”偶然发生了“碰撞”而产生了万万意想不到的“读书结果”——一下子似乎使我“读懂”了两部书:《推背图》和芹脂的真本八十回《红楼梦》都是“预言”!
尊敬的各位老师、爱好者朋友们:您认为我说的是不是“有点玄”呢?请您大胆批评好了,我相信真理只有一个,而且越辩越明。二百年来古人没有给出答案,不等于我们这一代人也研究不透它的“真实内涵”!关键是“思路”要正确,只有“解放思想”、改变“惯性思维”才会有科学的结论产生出来,其次是“集体智慧”——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也!您说是吗?
白金贤
2010年12月17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