拨疙瘩---西北特色的面食另类吃法

标签:
面食拨鱼央视cctv--1地方风味美食 |
分类: 食.特色小吃 |
http://s6/middle/5ee730fdt94a7634ed5e5&690
拨疙瘩,又称为拨鱼儿,也是西北一种家常风味面食,在粮食定量供应的年代,是轻易吃不到的,因为这种做面食的方法费面。
西北人喜欢把很多种类的食物称为“鱼”,面食还有“搓鱼”,淀粉做的有“漏鱼”,形状都有点像小时候在河沟里面看到的那种狗鱼。
做拨疙瘩我们在家用筷子,饭馆有专门的拨面鱼师傅,用拨刀,速度极快,像子弹射入锅中。
2006年我曾经在央视CCTV--1《夕阳红》“省钱大比拼”节目中做过“鸡肉拨疙瘩”,是拨疙瘩和红烧鸡块的组合。
酒泉地域面积比较大,有20里不同俗的说法,在敦煌一般和人交谈,尽量避免说“疙瘩”这个词,当地对“疙瘩”这个词犯忌讳。
拨疙瘩的做法:原料:面粉、盐。
做法见图示说明:
http://s4/middle/5ee730fdh7540278c74c3&690
1、面粉放入少许盐,分次加入凉水,顺一个方向搅拌成团,饧大约20分钟,再搅拌光滑,放入碗中;
http://s3/middle/5ee730fdt94a7910816c2&690
晶莹剔透的面鱼鱼,即使仅仅拌入油泼辣椒和醋,也是极其美味。http://s15/middle/5ee730fdt94a76ff2721e&690
来一个小炒菜拌一拌http://s3/middle/5ee730fdh946f65d826e2&690
或者煮面的时候顺便调入几棵青菜一同煮熟,拌入牛肉辣酱---适宜早餐正餐的万能营养肉酱(前几天写的博文),简单、好吃、快捷、省事的一餐饭新鲜出炉。
下面是百度对“拨疙瘩”更加详细的介绍:
面鱼鱼是西北的风味小吃之一。因这种面食外形像小鱼,故有了“面鱼鱼”这个好听的名字。
“拨疙瘩”(西北方言谐音)是面鱼鱼的别名,取此名大概是源于其制作方法。面鱼鱼是一种面食,早晚煮食居多,几乎均以咸味为主。其制作主料是面粉,面粉加水,有的还加入鸡蛋和少许盐,用筷子搅拌,调成糊状后还须不停地搅,直到面糊变得筋道,这一过程全靠手腕用力。面糊搅匀后,用铁锅加油炒葱姜辣椒及西红柿,加水制成汤烧开,就可开始做面鱼鱼了。一般家庭都用锅铲边缘,将铲边的面糊轻拨至烧开的汤中,直到面糊拨完为止。其间,拨一下要将筷子在清水中蘸一下,防止面糊黏结在一起。待面鱼鱼起锅时,加入几棵青菜及盐、味精、胡椒粉、醋等调味品即可食用。煮熟后的面鱼鱼在锅中像一条条小鱼一样。单是看,就令人生津。
筋道、爽口是面鱼鱼的最大特点。在西北土生土长的人,几乎都吃过面鱼鱼,各家各户还有不同的食用方式:干拌、炒制等。
特色拨疙瘩
特色拨疙瘩具有口味浓郁,质地柔筋,滑顺爽口,风味独特,是酒泉地方风味小吃系列的重要组成部分。特色拨疙瘩系列有鸡肉、兔肉、鸡珍、红烧肉、排骨、猪手、牛肉、羊肉等多个品种,大众皆宜。
特色拨疙瘩虽然看起来简单,做起来并非容易。首先是和面,取一定量的面粉,将适量的盐放入水中搅拌均匀,一点一点地倒入面中,经过反复揣、揉,做成面剂,但是面的软硬必须适宜,不能太软或太硬,因为面需要醒一段时间后,太软了要粘容器,太硬不好往锅里拨。锅里的水烧开后,将面剂子放入碗里,用小铲一个一个最近拨入锅里,拨疙瘩呈两头尖,中间粗,很像“搓鱼子”,长约5—7厘米,干拌或者汤吃均可。如果喜欢吃什么肉的“拨疙瘩”,事先把肉做好,将“拨疙瘩”与肉一起烩炒即可,一道美味佳肴特色“拨疙瘩”就大功告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