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学生遭培训机构洗脑是怎么回事?

(2011-11-24 09:07:11)
标签:

新闻晚报

大学生

遭遇

洗脑

培训机构

陷阱

警惕心

漏洞

校园

教育

三木

分类: 大学校园

         文/三木

   核心提示:经过半天时间不停歇的“求职能力提升”头脑风暴,老师凭三寸不烂之舌让大学生掏出全部生活费作学费,少则2000多元,多至9000多元,收钱之后对学生不闻不问……上大、华理工、上理工、同济、金融学院、杉达等多所学校大一新生被骗,从2009年起每年均有发生。而且这家公司已在南京、无锡、上海、杭州、合肥、福州、长沙等众多城市布点,用同样的手法欺骗大学生。因为协议完善,手法高超,学生维权成功案例寥寥无几。

   为何这些学生会最终乖乖地把钱款交给这些只有一面之缘的陌生人?这个公司到底通过怎样的魔力,多年来用同样的手段,欺骗一届又一届的大学生而未受惩处,甚至不断扩张下去?笔者思考前后,觉得可能是如下几点原因导致的。

   首先,这些大学生大都涉世未深,对陌生世界缺乏应有的警惕。在后来对那些遭到“洗脑”的同学的采访中就有这样的回答,“老师说话的时候,我不好意思离开,否则感觉很不礼貌;但听他们说了那么久,感觉最后不签协议挺对不起他们的”。如此善良,如此富有同情心的大学生,却因为缺乏应有的警惕心而最终遭到了洗脑。

   其次,这些大学生大都出生贫苦,渴望改变家庭现状,内心深处的欲望被别人轻易点穿,很容易就丧失了信任防线,进而被利用、欺骗。我想这并没有错,谁都有欲望,谁都渴望摆脱贫困和平凡,可正是因为我们的欲望太过强烈,从而遭人利用,被有心之人有机可乘。

   当然,更重要的是学生的法律意识薄弱,很多时候已经能清醒的面对自己掉入了陷阱,却苦于自己曾经的失误已经签下了一些所谓的“霸王”条款,被拴在蚂蚱上无力回天。其实,对于这样的违法机构哪能具备那么多法律效应的条条框框,我想只要我们再执着一点,是否就能分析个子丑演卯,从而为自己求的解脱,重获新生?

   说到这,学校也是有责任的,这些刚入大学校门的,或者即将毕业的大学生,都会因为各种原因引起培训机构的注意,当然这都不是善意的。刚入校门的好骗,即将毕业的也好骗,新生因为涉世未深,处处表现的很幼稚;毕业生相对成熟,却因为工作压力处处表现的很焦虑,而这些都是他们容易击溃心理防线的切入点。倘若学校在这方面能多一些教育指导,是否就能减少一些类似事件的发生? 

   我想违法的事本身就存在着大把的漏洞,为什么我们大学生还是那么容易掉入陷阱?这其中有偶然,也有必然。如果我们在面对未知的时候能多一份警惕,或者在碰到未知状况时已经有一定的心理酝酿,是否就不会那么轻易的上当,也就不会让违法分子的奸计轻易得逞?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