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三木
核心提示:最新统计显示,46%的博士生导师手下带的博士生都超过7个,最多的高达47人,而这仅仅是调查博士生的情况,研究生入学考试就要来临,我想硕士生可能还更严重。综合能力和精力来说,一个博导带6个博士生已是上线,可为何会出现这样的局面?一个博导带47人带给我们的不仅是震撼,更多的是思考!http://s5/middle/5ee63822g98e974b24b14&690
首先,中国的博士生近年来增长迅猛,10年内增加了19万之多,要知道这可是中国可读的最高学历了,真的有这么多的创新型人才吗?博士数量增加,一方面说明了中国高等教育事业在发展,另一方面也潜在的说明了博士生质量在下降。要知道中国的博士生教育培养制度有别于国外的宽进严出,选择的是“严禁宽出”,这直接导致了能升到博士,一般拿毕业证是没有问题的,不管能不能真的学到东西。
其次,企业已经一再反映如今毕业就职的博士生根本不具备高材生应有的素质,70%都没有创新能力,完全体现不出中国高等教育一直推崇的创新能力的培养,这已经比本科阶段多培养了五年之久,有很多还不如本科生呢?这难道不值得好好思考和反省嘛?是不是继续“严进宽出”的政策还是另辟蹊径?
当然,博导本身的素质也是一方面原因,如果都是能力超强的学科带头人,自然培养起来会效果好很多。可是许多博导的素质比之学生还不如,这就有点说不过去了。随着博士生人数的越来越多,高昂的学费问题也让博导们头疼,免不了只好接社会上一些毫无价值的课题来做,渐渐的博士生的水平也就停滞不前,甚至下降都有可能。
不过,许多博士生是奔着文凭去的,像急功近利。要知道社会的浮躁心态让这些博士生认为有了“博士”这层金就能赢得社会的更多认可和尊重,甚至就是财富和利益的保证。这种心态的也在一定程度上助长的博士大军的扩充。
总的来说,中国的高等教育已经有所变味。不再像以前那样万里挑一,精益求精的搞科技人才的培养,更多的是利益驱使。越来越多的人“认识”的只是那些毕业证,不再是学术本身,情何以堪!呼吁一下,希望能早日改变这样的现状,这样才是中国教育的大兴,中国的大兴!
我最近在玩新浪微博,很酷、很新潮。
一句话,一张图片,随时随地让你了解最新鲜的我。
点击以下链接注册,和我一起来玩吧!http://t.sina.com.cn/sanmuzhidi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