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三木
核心提示:当我在网上看到这则消息的时候,实在觉得有些滑稽,老师无能竟然是因为给学生安排的作业多了,这是什么逻辑呢?到底为什么会有人这样说?在全国唱响“减负”号召的今天,是不是真的不该给学生布置那么多的作业了?
最早这句话出现在一次教育论坛上,上海作为中国教育的改革先锋,每次都能带来惊人之举,像高考语文只有两篇作文就着实让其他省市的考生觉得不可思议,如今来自上海某高中的校长直接说出,“学生作业多是老师无能的表现”,让人吃惊不小!
从正面去看,或许是因为上海响应国家给学生减负的号召比较到位,觉得现如今已经不再是那种只要孩子们会做几道题,会背几首诗就可以行走社会的时代了,更多是注重素质培养,培养孩子们如何去创新,这才是如今教育的主流。许多学校为此都给老师规定了,给学生布置作业不该超过某个标准,一旦超过规定的标准,给学生额外加码,那就说明了老师的能力不行,在课堂教学的效率不是很好,需要孩子们回去做更多的题来巩固。其实这就是校长说的无能表现吧!
不过,从侧面去看,中国现行的教育还是停留在应试教育,至少在进入大学以前都是这样的,当然我们要排除上海之外去说。既然是眼下的游戏规则,那去“遵守”它也不是没有道理的。至少老师的想法我们应该去理解,毕竟谁都希望自己的学生可以在未来的高考中取得好成绩。正所谓万变不离其宗,见多自然就识广了,这也就是老师为什么用题海战术去“压迫”学生的道理所在,想到了这里,也许我们也就不必为此去过分苛责老师的“无能”了!
当然,在可能的前提下,还是希望可以在更早些的时候就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毕竟那个年龄阶段人的发散思维能力比之上了大学之后要更好一些。就像现在许多好一点的高中都开办了实验班一样,在高二之前就上完高中的所有课程,其他的时间都用来专攻竞赛,进入实验班的人每个人都必须至少专攻一科竞赛。不过这样的安排我却不认为是体现素质教育的一种方式,学生学有余力的情况下完全可以用来挖掘自己更广泛的兴趣,而不是一味的甚至强制的去追求竞赛上的高度。
总之,眼下就强制中国的教育去做到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全面发展,还为时过早。也不要过分的去苛责老师们给学生安排的任务过多,相信老师还是有一定的分寸的,如果安排的任务没有人能完成,那自然是老师的问题,如果大多数人都可以做到,那个别的是不是该检讨下自己,毕竟老师是以学生可以考上大学为第一目的的!
由此看来,那位校长所说的还是有些片面的,学生作业过多,至少不一定就是老师的能力问题!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