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早教:小区是孩子的第一社会

标签:
育儿早期教育阅读好书分享 |
分类: 亲子阅读 |
文、图/我心依然
今天跟豆子跳舞回家上楼的时候,就听到后面有小朋友喊:豆豆,豆豆--。回头一看有点眼生了,这冬天都裹上了厚厚的衣服,竟然有点认不出是七楼的球球了。两个小朋友到不陌生,你一眼我一语的就在电梯上聊了起来。我跟球球妈妈只有微笑的份。球球的全家都是教育工作者,对孩子的期望值似乎更高。经常说孩子如何跟大一岁大两岁的孩子交流,甚至毫不落后。言谈中不乏得意之情。
其实很理解。再说球球那孩子确实很聪明。搬来这个新小区已经一年半了。最多的感觉就是这里的孩子极少在小区里活动,只有到了夏天的时候,才三三两两的小孩在傍晚出现在院子里玩耍,刚来的时候非常不适应,不仅仅是豆子,连我这个老妈也觉得异常孤单,出门带豆子溜达一个小朋友都看不到,即便是看到了也是匆匆太匆匆。要么就是人家学钢琴去,要么就是人家跳舞刚回家,周末要么就是学特长,要么就是驱车外出游玩,这一点跟以前的小区太大不同了。
可是很快也就适应了。豆豆在这个夏天里也结识了几个好朋友。只要下楼看不到对方的身影,就电话微信的留言了。这样也好,毕竟已经不是通信靠吼的年代了。
但是我还是非常怀念原来的小区环境,不知道为何,那边只要下楼随时都有小朋友在楼下玩,到处是熟悉的身影,好像那边的孩子也特别不注重什么早教班啊,什么特长班,好像有一大把的时间在小区里撒开让孩子们疯玩,豆子就在那样的环境下拥有了一大把的好朋友。所以对于现在如此安静的小区生活,虽说逐渐适应,但是总觉得缺少点什么。为什么很多家长崇尚各种课外班而不肯让孩子在小区里自由玩耍呢?
小区,是孩子成长的第一社会。让孩子在小区里与世隔绝自然不是明智之举。我一直出于这两种观点的困惑之中,到底是让孩子自由的交往,还是送去各种早教班接受所谓的专业训练。其实我也知道那些争分夺秒让孩子学习知识的家长,无非是不想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可是真正的起跑线不是各种早教班,而是家门之外。从身边的小社会的交往开始。
不让孩子在小区里自由的玩耍,不让孩子跟我们眼中不良习惯的孩子接触,害怕孩子吃亏,害怕被熏染了不良的习惯。家长,你到底在担心什么?《小区是孩子的第一社会》一针见血的指出了中国家长在教育压力下的焦虑。各种担忧以及深入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建议。小区是个小社会,势必掺杂了大社会中的双面因素,幼儿接触到其他的孩子,开始了自己走出家门的第一步,家长如何正确对待孩子在小染缸里的不良习惯,是幼儿教育里不可缺少的内容。
小区教育,情商发展关键所在:有专家说,人的成功百分之八十是靠情商的,也就是说情商高低决定成人以后的幸福和成就。有些新潮的父母更趋向于参加各种“情商夏令营”,不惜花巨资给孩子创造情商环境,殊不知,我们日日生活的小区交往,在孩子情商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让孩子充分接触生活中的人和事物,积极参与小朋友之间的交往互动,有利于提升孩子的各种能力,对以后即将面对的幼儿园环境,小学环境以及更多的环境中的情商能力等,有着不可小觑的启蒙作用。书中众多事例表明了幼儿在小区交往中的收获,对将来的各种适应能力有着很深的促进。
现在的高房价,让孟母三迁的故事很难重现。再者说,高档小区并不等于优秀教育。倒不如在现有的环境里,见招拆招,因为硬环境对孩子的影响其实很有限,真正影响到孩子成长的还是群体素质以及观念和做法。
孩子的战争,有助于培养竞争意识:在小区里跟小朋友交往,也免不了磨合。孩子的竞争意识也跟个性有很大的关系,当然性格有天生,但是后天环境的塑造也可以弥补某些不足,尤其是在幼儿期,家长适时地发现问题,适时地引导鼓励,对孩子良好的个性培养很有好处,当然要发现有些问题,的确要通过跟伙伴们交往和沟通,家庭教育不是关起门来自己教育,而是通过孩子踏入小社会的种种表现,问题,优势,不足等来及时的进行培养纠正。
让孩子学会自己改变:很多家长都会有这样的经历,自己在家说教百边,都不如孩子之间的影响效果更明显。孩子们的交往中,也会有礼仪,宽容,尊重,和技巧等。大量的事实证明,孩子不是父母的附属品,而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在群体当中逐渐学会适应和接纳。以及很多的应变能力。
培养孩子的参与意识:与孩子共同成长,在孩子的幼儿时期,最好的家庭教育就是良好的亲子关系,以及凉性的互动。孩子在家庭当中的表现,往往不代表在群体中的表现,就拿女儿豆子来讲,家里是个窝里横的小狮子,在幼儿园里竟然成了小绵羊。所以说不同的环境,看到的是孩子不同的侧面。给了家长更多了解孩子的机会,从而进一步分析,引导。提升孩子的自我认识和参与意识。
整本书事无巨细的包揽了小区里所有的常见的不常见的问题,以及如何利用小区生活的优势来培养孩子的各种能力,从收到这本书开始,我就一直放在床头,每天翻几页,很多的场景似曾相识,从一个妈妈的角度,客观理性的分析了小区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参与到小区里的群体生活里来,对于孩子的成长有着不可估量的收益。同时这本书几乎成了我的育儿小百科,孩子在群体当中遇到问题,让我模棱两可的时候,就会回来翻翻有什么更好的解决方案,非常实用的育儿手册,当然也是我近期不离手的育儿枕边书。更是我作为一个母亲的很多思想行为指南。新手妈妈的必备,资深妈妈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