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内陆苦日子红包感情穷困思维育儿 |
分类: 婚姻家庭 |
文/我心依然 图/网络
看过一句话,说谈钱伤感情。后来就被演绎了很多的版本,其中我比较喜欢的演绎版本就是:谈感情伤钱。觉得这句话有趣极了,从而衍生了很多的想象,也在大脑中盘旋了过多的感情和钱的故事。到底是谈感情伤钱更合适还是谈钱伤感情更有道理。
与先生相处十几年了。从来没有为钱吵过嘴,在我看来钱这东西没多没少,多了也照样花光,少了只要计划的好,衣食无忧生活快乐也没问题。关于钱的很多记忆,倒成了茶余饭后的点滴笑话。其实我特别怀念我们债婚的日子,每天过的捉襟见肘,只为了偿还婚礼操办的费用,当时是朋友给了一万块解燃眉之急。
我的蜜月整个都是勒紧裤腰带过的,因为当时答应朋友信誓旦旦一个月就还,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办婚礼不是可以收红包吗?就这个基础上,还上一万块的借款不是问题。可是没曾想到的是,那时公婆因为拆迁房的问题,也借了点钱,这样收回来的红包呢,他们径自拿去换了自己的债,到了我手里的钱就是极小的一部分,当时有点生气,觉得我自己借钱办婚礼,红包自然要给我的吧,可是作为公婆来讲,以往随份子的红包也有他们掏的,亲戚朋友送的红包自然要塞进自己的腰包。这理没法讲,按说你们参加婚礼还吃了喝了呢,当然就抵消了啊。呵呵,讲理讲不通,就讲情吧。
于是只有自己想办法,说一个月还不能出尔反尔啊。就是把脖子扎起来也要省出来这一万的债。那时候住在先生的办公室,吃的是食堂。每顿就打一份菜,自己煮点面条或者买点馒头米饭的,只花几块钱。到了月底又把从前攒下的一点点美金兑换了凑齐还了朋友的钱。
那一个月不是蜜月了,是苦日子呵呵。可是为什么如今却是那般的怀念呢!
苦日子里,都舍不得出去玩,出门要花钱啊。于是呆在一起黏在一起的,除了恩爱就是甜蜜,这是后来经济好转之后很少体会到的。先生时常对着窗外的大海吹箫给我听,我要么看书要么发呆要么酸唧唧的靠在他身上。没钱的日子简单快乐。
说起花钱,自然想起来婚前第一次约会的时候,毕业后我分到内陆城市,极少有机会来青岛看海,先生自觉很有优越感,对付我这内陆女子,自然用海边人特有的心态带我去吃海鲜,后来听说那顿饭吃了先生半月的工资,也是我这十几年来吃的感觉最好的一餐。很清楚的记得是大螃蟹。。。奇怪后来也总是买螃蟹吃,便再也难以找寻那样的味道。餐后还帮我买了个当时所谓的名牌包包,我心里觉得满甜蜜的,不是因为他为我花了多少钱,而是觉得自己被他狠狠的重视了。
随着婚后生活的好转,我的积蓄也慢慢多了起来,捉襟见肘的岁月也就变成了回忆。
但是时常想起那时候的好,那时候先生来客户吃东西的时候,熟悉的都知道我们的状况,大抵都多点一份给我带回去,遇到我特别爱吃的海鲜,他也会自己不舍的吃带回来给我。那时候劝他吃,他都装作很大头的样子,说我经常吃的,都吃腻了!!
这段时间因为儿子初中的学校跟另一座房临近,只需要步行十几分钟就可以。跟先生建议搬过去住,也省下孩子的舟车劳顿。虽然不是很远,班车20几分钟,但是我更愿意让孩子放学后步行回家,既锻炼身体又节省时间。先生不同意,原因是舍不得那边的租金。有时候觉得真有趣,越是穷困的时候,越是舍得花钱给心爱的人,越是宽裕的时候,越是左右算计。
我不满他的决定,坚持要住过去。原因是这边的房厨房卫生间的设施都10年了。老化严重,需要返修了。谁知他道:旁边的宾馆多少钱一晚啊,不如我们全家搬去住一个月的宾馆得了!算算一个月的宾馆也花不了多少钱,只是生活多有不便。为什么这男人越是老了,就越把钱看的过重呢,钱这东西到底是身外之物,但是没有不行,差不多就可以了。再说赚钱不是为了更好的生活吗?难道赚钱是为了几位数字吗?
挺无语的,也许是当年的穷困,或许是我们父辈的消费观深切的影响了先生的思维吧。总之在穷困的时候,我们的金钱观是完全一致的,宽裕的时候反而出现了这么大的分歧。
o(︶︿︶)o 唉,也许生活就是这样子的吧。观念也会因经历不同而随之变化的。
我跟钱没仇,出门谁要用钱砸我我也不会恼。谈钱伤感情,谈感情伤钱,多少还是有点道理的。
可是这钱应该是为生活服务的,而不是让生活处处给钱让路。实在是没必要把钱看的过于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