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分为二看“国学”【博首、草根】

(2011-01-19 00:17:54)
标签:

中国

《弟子规》

国学经典

《三字经》

辩证

一分为二

育儿

分类: 家有儿女

文/我心依然 图/网络

 

一分为二看“国学”【博首、草根】



国学经典读物“被删减”渐成趋势,而不久前复旦大学教授钱文忠的一句话,也引发了人们对于现阶段颇为热门的国学教育的诸多争议,他说,讲《三字经》、《弟子规》最大的难处是,按照《弟子规》、《三字经》的标准培养的孩子,到社会上90%是会吃亏的。在现代社会,我们该不该让孩子读国学经典?

 

其实无论任何事物,我喜欢一分为二的来分析。就如同前几年的国学推广热,到今天大家开始质疑国学的倡导思想,都与国人的跟风思想和从众心里有牵连,记得儿子上一年级的时候,学校专门开了经典诵读的课程,内容主要是倡导儒家思想,教育孩子孝悌、仁义、诚信、礼仪等品质,汲取国学精髓。

 

大致内容有《弟子规》《论语》《千字文》《大学》《中庸》《唐宋词》,当时学校要求天天背诵一小段,无论孩子理解与否,记住就好。其实我对这样的要求没有不同的看法,锻炼孩子记忆力和自我约束没什么不好,问题是假如孩子一点都不喜欢的话,强求来做就会适得其反了。不过好在儿子比较喜欢这样的诵读,可能与我的熏染也有关系,因为我对唐宋词情有独钟,经常会不自觉的就吟唱起来。孩子可能觉得这样比较有意思,所以不排斥这样的诵读。

 

无独有偶,因为孩子生病去医院挂水,病房有个同龄的小姑娘,也会摇头晃脑的背《千字文》,其母大肆讲解背经典读国学的好处,大抵都是一个论调:提升自己素养,提高语言能力,增强记忆力,提升人格魅力。总是好处多多,貌似读了国学经典背诵几首诗词,就可以成就将来了。可见国学经典的宣传力度之广泛!其实我不否认语言具有一种储蓄的功能,从小接受的知识,一点一滴积累在脑海里,渐渐成为潜移默化的“常识”;运用时,便可以任意支取、对答如流。但是条件是不能放下,无论小时候背诵的多么流利,只要长大不喜欢或者没有连续,照样忘得一干二净。

 

其实我还想说,儒家思想一旦根深蒂固,更利于管理,无论学校单位社会。

还是那句话,背不背经典读不读国学取决于孩子的兴趣。

 

兴趣会让很多的东西发扬光大,往大的方面可以说弘扬中国文化,小的方面可以陶冶情操。但是对待国学经典过于急功近利或者有这样的想法将来能派上用场,应该短期不会看到任何效果,这是一个民族文化底蕴问题,也是一个慢慢熏陶的过程。各种文化是有对立面,但是也有其统一的方面,任何文化都有值得吸取的精华,也会有糟粕。重要的是如何辩证这个问题,而不是从众跟风人云亦云。对立和统一,是矛盾的本质以此来推动事物的发展。

 

经典国学既不是万能也不是祸害,所谓经典能够流传一定有其值得推广的方面,也是也不能盲目迷信。西方文化同样也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立场不同,角度不同,看待问题的实质就不会同,所以,对待孩子背经典读国学问题,还是顺其自然,潜移默化。不可急功近利,跟风强求。与其强行删除减少经典国学内容,不如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和独立思考能力,进行自我判断,做到传统文化与现代精神的有机融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