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艺社团”活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
(2015-11-09 15:58:02)
标签:
体育杂谈 |
“体艺社团”活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实践研究
一、课题研究的现状与背景
体艺社团是由学校遵循学生个人自愿的原则,以体育、音乐、美术、信息、劳技等活动课程为主体的全校性的学习组织。
首先,学生体艺社团活动是课堂教学的有益延伸和补充。它能使学生在宽松、自由的环境中激发思想、熏陶品格、发展个性体,巩固、深化、扩展课堂所学内容,而且特别注重知识的转化、运用和创新。学生体艺社团活动可以弥补课堂教学在内容和形式上的种种不足,更注重实践与能力。它比课堂教学更贴近学生,更丰富更灵活,更能适应学生的不同需要,对于培养厚基础、宽口径、有专长、能创造的人才具有独到功能。
其次,学生体艺社团活动是学生自我教育和同学间互相教育的良好形式,能充分挖掘潜藏在学生中的教育资源,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使其在活动中不断地认识自己、把握自己、发展自己,从而得到全面的考验和锻炼,真正达到了同学间的取长补短,互相激励,共同提高之效。
第三、学生体艺社团活动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丰富多彩的体艺社团活动,给校园生活带来了生机和活力,是校园文化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对于体育与艺术的关系的研究较少。有的学者把体育置于一定的文化背景下,探讨了体育与艺术的契合点。他们认为,“审美性竞技项目”的出现改变了人们的体育价值观,使人们认识到了体育的审美价值。
艺术类体育项目的出现正是人们注重体育的实用价值的同时又注重审美的结果。另一方面,西方的 现代艺术也从体育中得到启迪。舞蹈与体育运动的融合是一种自觉的行为和文化发展趋向。有的学者也对体育与艺术的关系进行专门的分析。他们认为体育的主要任务是以身体活动为中介,增强体质为基本目标。而艺术则是通过塑造形象,反映和再现生活,充分表现作者思想感情为目标。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美育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养,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有着特殊的地位。我国近几年来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形式下,我国的学校体育教学对于体育美育方面的理论研究以及对运用现代体育教学思想和手段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综合素质的研究思辨性研究较多,实证性的研究则屈指可数。
为改变这种现状,适应当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促使基础教育阶段真正起到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目的,学校应组建学生体艺社团,通过实践,探索出一条切实可行的社团活动模式,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1.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良好的道德风貌需要在生活中点滴积累,逐步养成,发生在孩子身边的人和事,往往对他们的影响更为直接、具体。从活动中获得的情感体验是最直接、最真挚也是最难忘的。让孩子在参加活动过程中培养良好的品德,是最有效的途径。
2.提高健康的心理素质
让学生在小队合作活动过程中,为他们提供价值向导,培养和发展学生积极、正确的自我意识,融洽地处理好队员之间的矛盾和利益,处理好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正确地认识客观世界,从而形成健康的心理。
3.培养开拓的实践能力
活动过程中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实践的基础上用心去体会,使在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展示中体验到辛苦与快乐,失败与成功等感受,形成一定的能力。
4.激发创新的智慧火花
没有实践就没有创新。在实践活动中,引导并激发他们的好奇心,碰撞他们智慧的火花,让一个个新颖的设计,奇特的想法从脑海中蹦出来。
5.形成实用的社团模式
通过研究,探索出一条切实可行、适合许庄初中学生体艺社团活动的路子,使更多的辅导员在举行活动时少走弯路,收到更佳的德育效果。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
根据上述的预设目标,在研究实践上,我们主要可以开展下列研究:
(一)学校学生体艺社团组建模式的研究
社团组建方式灵活多样,大体上组建形式有三种:第一种是由辅导员和队员共同策划成立的,第二种是由学校统一组建,根据队员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第三种就是由队员自发组织,并聘请辅导员。但不管是哪一种组建方式,总离不开组建的过程,我们所要研究探索的就是这种组建过程中的富有普遍性的、规律性的程序模式。
(二)学校学生体艺社团管理策略的研究
学生体艺社团是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丰富队、团活动的重要阵地,是培养团结协作精神和实践创新能力的主要载体,如何管理学生体艺社团,使其蓬勃开展,魅力四射,永葆活力,成为了至关重要的一项。根据体艺社团的性质及活动的范围,我们初步地设想体艺社团管理分为三种类型:一是直接管理型,就是由学校直接带领管理,二是松散型管理,这里指的是社团成员间的自主管理,三是双重管理,指的是组织和社团成员间相结合的管理策略。我们要探索研究的是在社团活动中,我们该如何管理,使社团活动顺利开展,活动效果彰显成效,形成一种优越的、切实可行的管理策略。
每个体艺社团有一至两名的专门辅导老师,为了保证每一社团活动的顺利开展,各相关老师除了具体指导,更是承担起对学生社团日常管理的责任,形成各方共同参与、协同配合、保障有力、推动社团良性发展的工作机制。
社团活动实施“三定,一反馈”制度。所谓“三定”即“定时间”——每周五在校期间利用下午第四节课时间开展活动;“定地点”——每个社团都有固定的场所保证社团活动规范有序地开展;“定内容”——社团活动都有一个主题内容。“反馈”制度——为保证社团活动规范有序开展,我们制订社团活动总体计划、社团活动方案、社团活动记录、社团活动名册,由各负责老师进行具体实施,及时有效地了解社团活动开展情况,及时调整相关策略
2、向全校师生进行问卷调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特长和共同需求自愿组建团体,如田径社团、乒乓球社团、篮球社团、棋艺社团、摄影社团、美工社团、合唱社团、舞蹈社团、科技社团等等。
二、第二阶段
3、按照共同约定的时间、内容、活动的方式,有组织的进行活动,聘请有专长的人任辅导员,指导开展活动并展示成果。
第一层面:由社会专业人员对专业相适应的社团实施辅导。
第二层面:专职任课教师、班主任(辅导员)对社团活动的辅导。
第三层面:由一技之长的学生家长担任辅导员,对社团活动实施指导。
第四层面:由某一方面有明显优势的学生主动承担社团活动小辅导员,指导同伴开展社团活动。
4、积极构建多维度社团活动评价激励机制,及时总结并推广成功经验,并开展“星级社团”、“星级团长”、“星级团员”“星级社团成果展示”等多项评选,提高队员的参与积极性,提升体艺社团的运行效率,使社团活动产生更强大的生命活力。
三、第三阶段
5、在研究过程中,我们按“计划——实施——观察——反思——调整——实施——观察——反思”的程序采取边摸索,边总结,边推进的办法,及时总结经验,发现优点,将课题研究贯穿于整个体艺社团活动之中。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研究采用行动研究法为主,同时辅以文献研究法、观察调查法、问卷调查法等基本的科学研究方法。实施过程中,注意纵横比较,综合分析,不断学习,不断研究改革,力求取得最佳效果。
1
2
3
4
5
五、课题研究的过程
1
课题研究的过程,首先是课题研究小组逐步发展壮大的过程。研究成员从最初单纯的体艺教研组的几位教师,发展到现在由学校各级领导重视引领、各个学科教师的协作参与,直接进行本课题研究的教师数量不断增长。研究立足点从开始简单的体育活动和艺术活动的机械结合,发展到
2
开展课外体艺社团活动,是我们努力打造校园特色文化的重要举措,但是仅靠体艺组的几位教师来提高活动的质量,扩大活动的领域,有相当大的难度。所以,我们将目光聚焦到学校的其他教师身上。我们鼓励教师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担任学生体艺社团活动的指导老师,我们还积极与社会团体沟通,聘请德艺双馨的专业人员承担学生体艺社团活动的辅导工作。
现在,在学校的各项体艺活动指导中,形成了一支以体艺教师为基础,其他学科教师及相
关专业人员为主要力量的指导团队。大家互助合作,为提高学校体艺社团活动质量而群策群力。
3
在学生体艺社团的建设上,我们向全校师生进行问卷调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特长和共同需求自愿组建团体,根据具体的人员情况适当进行调配。团队分为三个层次:校级团队、年级团队和班级内部的自发小团体。三个层次的团队设立,打破了年龄和班级的界限,满足了不同学生的需求,每个学生都有属于自己的活动团队。为更好的展示各团队的优势与特点,提高学生活动的质量,我们首先利用好团队内的体艺特长生的带头和模范榜样作用,通过特长生的特长展示,扩大体艺活动的影响力。其次在活动中,除教师的指导外,也充分调动具备一定体艺特长的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做小老师,进行互帮互助互学,创造一个和谐温馨的团队活动氛围。
三大团队的建设,是建立在我们对课题研究目标把握上的实践。团队建设中,凝聚了人心,而人的建设是特色文化建设必不可少的部分,大家团结,互助,共进,发展,成为和谐校园中的重要精神力量。
自课题研究开展以来,我们就对学校已有的课外体艺活动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同时又赋予其新的内容,并进行全方位的推广深入。我们以时间为经,以内容为纬,编制了课外体艺活动的网络系统。
从时间上划分,我们把课外体艺活动分为学期活动、一周活动、一日活动。学期活动即一学期至少组织一次的活动。一周活动即每周至少安排一次的活动。一日活动即每天都进行的活动。
从内容上看,学期活动有“体艺文化节”、“
这一网络的形成,推动了我校课外体艺社团活动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保障了活动的有效性。
六、课题主要创新之处
1、以组建体艺社团形式整体推进
2、构建体艺社团活动组织管理网络模式
作为学校,基于对学生体艺社团活动组织建设重要价值的认识,应成立学生体艺社团活动建设领导小组,由分管体艺工作的副校长全权指挥,下设各个办事机构:教学管理处负责教师、时间、内容的部署和落实;后勤管理处负责场地、器材的调配;教科处负责校本课程的开发和修订;政教处负责学生的管理和社团日常活动的协调。我们鼓励教师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担任学生体艺社团活动的指导老师,我们还积极与社会团体沟通,聘请德艺双馨的专业人员承担学生体艺社团活动的辅导工作。
3、构建多维度体艺社团活动评价激励机制
七、课题研究成果
1
A
2
3
在体育特色项目上,2013
在艺术活动上,2014
4
八、问题与展望
对于本课题,我们以为还需在以下几个方面继续探索
1、
2、
3、
4、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