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撬棍的学问》教学反思

(2014-02-23 23:17:50)
标签:

教育

分类: 信息技术环境研究

   《撬棍的学问》是五年级科学第一单元的内容,本课主要侧重研究杠杆。课文从古代传说阿基米德抬地球的假说开始,对学生提出问题,接着设计“将重物抬起来、怎样使杠杆保持平衡、寻找生活中的杠杆”三个实验探究活动,在此基础上教材又设计了帮阿基米德抬起地球的拓展活动,组织学生回答“阿基米德能撬动地球吗?”这个从理论上可以成立但实际上却无法实施的问题。

 

   开课伊始,我通过观察,分析等方法,让学生明白什么是杠杆?杠杆的三要素有哪些?再通过比较知道哪些是省力杠杆,哪些是费力杠杆?在了解了这些知识点后,我利用实验让学生体验杠杆平衡,在这个实验过程中,有一定的难度。

   首先让学生看书,了解实验方法;其次,根据书中提示进行操作,并思考看到的现象,为什么会这样?最后的出结论。在操作中,当学生看到杠杆尺左右等距离,钩码等数量时,杠杆保持平衡,他们很欣慰,但是当杠杆尺左右不等距离,钩码不等数量时杠杆仍保持平衡,他们发出“咦----”的呼声,带着好奇,我让学生分析平衡的原因。

   学生甲:左边阻力点到支点距离为2,钩码为2,右边动力点到支点距离为4,钩码为1,说明一个钩码等于2。

   学生乙:阻力点钩码越多,阻力点到支点距离越近,动力点钩码越少,动力点到支点距离越远。

   师:学生们分析有点道理,他们之间的关系不仅是这些,还有一个秘密,看谁能发现他们保持平衡的真正关系?

   学生沉默稍许,这时有一个同学举手了,我立刻让他站起来。他谨慎地说;我发现阻力点到支点距离2×钩码数2=动力点到支点距离4×钩码1。看到他说的这么详细,我非常高兴,说:“同学们,我发现李军同学是我们班最聪明的学生,他用心观察,杠杆平衡的秘密终于被他发现了,请为他祝贺吧!顿时,教室内响起一片掌声。

 

   于是得出杠杆尺保持平衡的规律:力× 阻力臂= 力× 动力臂

   通过这个实验的成功,我觉得课程设计应让学生在探究中去发现新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要时时以学生自主探究为核心,既呵护学生的好奇心,又要量身引导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把握,帮助学生理解和把握知识点。杠杆的三要素让学生从实现阿基米德的设想中去探究发现;杠杆怎样保持平衡也要让学生先思考,作出假设、设计出实验方案后再实施实验,使探究的整个过程完整有序,在学习中不断激发学生的探究欲,保持活跃,清晰的思路,如此既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能力,拓展学生思维,又可以提高学习效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