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讲价值观如此重要你不能不在乎
(2012-11-09 03:47:01)
标签:
每天进步成功的人软格教育活着的意义教育 |
分类: 软格教育·高考·人生 |
第三讲 价值观如此重要你不能不在乎
在乎,不在乎,属于价值观。不过,这样的价值观是和情绪反应紧密联系的,是条件反射,近乎本能,想要改变真的比把自己杀了都要难过,算得上相当奇怪的现象。“有意义”,“没有意义”也属于价值观,但这和“自我意象”、“身份”有关,关系到一个人如何定位自己。还有,兴趣是价值观的最初级的表现。
价是代价,是付出,值是值得,是收获。价值观其实是一系列判断的组合。我们当然都想选择好的,不想选择坏的,但仍然会有很多人做出不同的选择,关键就是因为价值观不同。
因为价值观很可能关涉到一个人的尊严,说什么“选择决定人生”便会让一部分人非常难受,难道非要做出你们说的选择才是争取的?
因为价值观关系到一个人的本能偏好,所以什么样的道理都可能失去效用,本能偏好没有道理可言,喜欢就是喜欢,解释到基因层次也还是喜欢,观念可以改变,观念的规则不会变,其中最重要的规则就是一旦基本原则(观念)确定就不容侵犯。
悲观当然不好,可是,不是想要乐观就能够乐观的。形成悲观的观念有着内在的逻辑体系,这就是潜意识。激发潜意识,能够让人成功吗?真的值得怀疑。激发好的、积极向上的潜意识有助于人取得成功才算是不错的说法。即便如此,不对固有的逻辑体系进行修正仍然会无济于事。检定语言程式要知道,ABCDE理论要知道,《学习乐观》应该认真读一遍,做一下必要的练习。这种内在的逻辑体系也属于价值观体系。
消极当然不好,懒惰,不能主动争取当然也不好,想要改变就能改变吗?当然,不想改变是不会改变的。问题在于,当想要改变的时候应该怎样做?修正内在的价值观逻辑体系是第一步,也就是首先要让自己变得不那样悲观无助,不说多么乐观,至少有足够力量让自己把注意力集中在解决问题上而不是自哀自怜上。第二步是培养习惯,需要将一个个具体的观念转化为具体的行为。这是最困难的一步,很多人都踉跄蹒跚走不多远就彻底放弃。
明白一个道理比较容易,而将道理转化为行动就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知道但却做不到,关键是没有付出努力,或者,潜意识里认为不值得为之付出,或者,不知道方法又不够主动。比如,每天进步很重要,但你想要做到这一点需要学习如何去做,因为不知道如何去改变自己,于是干脆放弃。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
如何做出改变?当然要从观念入手。是非对错善恶美丑,都属于人的观念判断。情绪是人的判断的最直接的体现。价值观包含了各种决定选择内容的判断。总的原则是让自己活得更好,但因为判断不同所以社会纷繁复杂。当然,基因的不同是客观的因素,因为基因不同所以相貌和身心素质不同,判断当然会受此影响,把自己当作鸡的老鹰有点可怜,把自己当作丑小鸭的小天鹅也有点可怜,把自己当作老虎的猫有点可笑,把自己当作救世主的能力平庸者就有点可恨了,准确地判断才能正确地选择,垃圾固然也会有用处,但假如能够学习提高的话还是要提高物种属性比较好。
“元芳你怎么看”实在有趣。怎么看就是怎么想,所传达就是一个人的观念。一个人怎样看这个世界,怎样看这个社会,怎样看自己,怎样看问题,这些都是相当重要的。狄仁杰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所以那叫一个牛,提到名字就让贼心不死的人心惊胆战。在这里可以问一下广大的“元芳”,你怎么看?
网络这个东西你怎么看?
名人这个东西你怎么看?
大师这个东西你怎么看?
名嘴这个东西你怎么看?
富豪这个东西你怎么看?
房价这个东西你怎么看?
CPI(物质指数)这个东西你怎么看?
腐败这个东西你怎么看?
股票这个东西你怎么看?
中国的教育这个东西你怎么看?
成功学这个东西你怎么看?
“每天进步做成功的人”这个东西你怎么看?
……
感兴趣吗?
具体的看法是什么?
你对自己的评价是什么?
……
(不)感兴趣,这是价值观的第一个判断,针对具体的事物又会有一系列的判断,但是,了解事物需要付出努力,值得付出吗,又要付出多少代价?这是价值观的第二个判断。价值观受其他观念的影响,比如,当你认识到一件东西对你来说非常重要的时候,即便以前并不感兴趣,你也会说服自己去研究。但是,在这个选择的过程中包含了价值判断,因为只有当你判断说值得付出努力的时候你才会真的行动起来去做你认为应该做的事情。如果说激发潜意识是有用处的,唯一用处就在于让你认清自己,知道自己的行为逻辑是什么,然后相应地解决相关问题。讲不清楚事物原理,只是坚持要让别人相信,不怕伤人地说,实在是无能和欺诈的表现。这也是一种价值判断,带有明显的好恶倾向,从而决定了选择的方向。
总结一下:
注意力是当今社会最稀缺的资源,人的大脑的确更发达了,但人们所能做的事情却少得多了,因为注意力太分散,学习集中注意力就是要学习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不去做那些不值得做的事情和那些不会带来预期效果的行为;
值得不值得,这是一个问题;
任何观念或多或少都有价值判断在内,判断是一个人是否愿意改变的关键,只有按照行为逻辑来修正自己的判断,改变才会出现,仅仅依靠“信仰”并不能解决多少问题,许多神经系统的条件反射一样的反应必须要靠意识的接管才能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