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编“跳蚤效应”悟人生

标签:
nlp判断潜意识情商软格教育时间管理智力开发成长成功处世教育 |
分类: 软格教育·高考·人生 |
——题记:我们总是读到一些似是而非的道理,所以我们无从获得力量。我希望我能够做出一些改变。
跳蚤效应的来源:“跳蚤效应”来源于一个有趣的生物实验,生物学家往玻璃杯中放入一只跳蚤,跳蚤轻易的就跳出来了。再把这只跳蚤放入加盖的玻璃杯中,结果一次次跳起,一次次被撞。最后,这只跳蚤变的聪明起来,它开始根据盖子的高度来调整自己所跳的高度。一周之后取下盖子,而跳蚤却再也跳不出来了。跳蚤效应的启示:道理很简单,跳蚤调节了自己跳的目标高度,而且适应了它,不再改变。很多人不敢去追求梦想,不是追不到,而是因为心里就默认了一个“高度”。这个“高度”常常使他们受限,看不到未来确切的努力方向。
许多书里提到这个故事时都是作为励志故事来讲,然而,这个故事其实告诉我的不是说一个人不该为自己设置目标高度,而是要正确地认识现实。我们当然会存在被压抑的能力,但如果这种压抑的力量是我们无法抵抗的,比如一只跳蚤与一个玻璃盖的对比,我们难道要一只撞下去撞到老死吗?——有人不肯改变,一事无成,有人随意改变毫无主见,仍是一事无成。有志者立长志,无志者常立志,这句话对不对?——我们要做的,只是在那只盖子被掀掉后再试着跳一跳。然而,我们如何判断盖子已经被掀掉?高考作文模拟题里曾有这么一道,一个人在挖井,连挖了好几个坑,好几个都快要见到水了,可他却换了地方。我们当然教学生说要持之以恒,坚持到底,但是,在学生没有办法确定下面有“水”的情况下,学生能够下决心“挖”下去吗?青蛙扔到热水锅了,青蛙奋力跳出不受伤害,温水逐渐加热,青蛙被慢慢煮熟,所谓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道理谁都懂,为什么犯错的前仆后继呢?去翻一翻历史书吧,尤其是明代的故事,那些贵族们,那些掌权派们,明明知道覆巢之下难有完卵,他们还是不肯齐心协力稳住巢穴,硬是让八旗兵占了江山,若是事情可以重新来一次,他们会改变做法吗?
判断!
错误的判断,错误的选择。不选择也是一种选择,是没办法判断的时候所做的选择,就像布里丹的那头在两堆干草间无法选择一样。
我们习惯于自己做出判断后就去告诉别人,你该这样,你该那样。效果如何呢?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信念、价值观和规则系统,做判断时考虑的情况都不一样,站在旁观者的角度指手画脚只会让人厌烦。
我们的教育应该包含如何做出正确判断的内容。我将跳蚤效应做了改编,大家读一读看看有什么启发。
许多跳蚤,有的单独装在玻璃瓶里,有的三三两两装在玻璃瓶里,还有的许许许多多装在一个瓶子里;许多玻璃瓶子,瓶子高度远低于跳蚤所能跳起的最大高度,有的瓶子上有孔,有的没有,有的瓶子里有食物,有的没有,有的瓶子底下在缓慢加热,有的瓶子底下没有加热,还有的瓶子下面突然快速加热;然后,我们可以来分析一下跳蚤的反应:有的跳蚤因为缺少食物坚持跳高,终于跳了出去,而有的跳蚤宁肯饿死也不跳;有的跳蚤感到热度上升,拼命去跳,但是,瓶子没盖的话只能撞死或热死,有的跳蚤试了几次,觉得还是热死算了,然而,同一个瓶子里的其他跳蚤宁愿撞死,它们恰好遇到一个有孔的盖子,于是它们活下来了;没有危险的瓶子里,跳蚤们的选择也不同,有的觉得自由可贵,一直尝试,最后跳了出去,有的无所谓,试了几次,便不再尝试,有的一直安于现状,直到出现危险;一只跳蚤遇到危险时所能做的非常有限,许多跳蚤呢,它们一起冲击,却是有可能将盖子掀翻的,它们需要的是一个核心人物起凝聚作用;不过,没有危险的情况下,跳蚤们表现出非常多的选择,它们的行为在它们自身是有规律的,在外人看来则是毫无规律的;若是有利益纷争,跳蚤们也会发动战争;……
我们能够得到的启发是:无论什么时候,多尝试几次总是好的;许多时候,我们应该置之死地而后生,考虑最坏的结果,然后做出决策;价值观会影响判断和选择;集体的力量有可能是巨大的,但不要总是到了最危急的时刻才想起求助他人;……
积极乐观并不一定能成功,但是,积极乐观本身带来的愉悦就是一种享受,所以,面对充满未知的人生,积极乐观是最不坏的一种策略,因此,我们应该使自己具备这样的素质;
在没有办法准确判断的时候,我们应该做的事情是搜集信息,办法很多,读书,请教有经验的人,咨询专家,或者自己多去实践观察;
环境从来不会告诉我们怎样做,我们的思想都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我们应该发现自己的信念、价值观和规则系统,在必要的时候,我们要改变自己的策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