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节 智力开发与高考

标签:
nlp成功教育励志情商人生软格教育高考数学 |
分类: 软格教育·高考·人生 |
具体操作的知识不能没有。但我总是给自己设置难以实现的目标。我想找到一种“真正的”能够使人的智力得到开发的方法。对于现存的一切方法,我都有一种近乎本能的怀疑:事情真的是这样吗?
我们实在太容易忘记常识了。我们甚至不愿动脑筋去想任何真正重要的问题。比如“智力是什么”。然而,似乎非得如此不可。绝大多数人都应该行动,再行动。沉溺于思维世界的种种玄妙需要付出难以想象的代价。
对于要参加高考的同学们,如果想要开发智力或者参加其他培训增加机会,我有一个建议:用两三天时间去做一做小学的竞赛题。然后呢?去找一本公务员考试的参考书,做一做基本素质测试部分的试题。如果真的下决心开发智力,还可以去做一做欧洲流行的智力测试题,——网络上可以搜索到。任何一本开发智力的书所能起到的效果都不会有这种方法更有效。为什么?智力是“在你不知该怎么办的时候所能想起的方法”(皮亚杰),如果有人告诉你许多方法,事实上呢,你一种也没有掌握!你必须主动地寻找答案!
多元智能理论与其说促进了智力理论发展,不如说是一种倒退。“智能”不等于“智力”。差别在于“能”是一种层次量级的存在,而“力”则是一种连续的存在。如何理解?想一想物理学里的概念。
困惑我很久的问题是,为什么别人无法领会我所说的内容?是我曲高和寡,还是我表达力太差?当我意识到认知心理学的关键作用时,我明白了该怎么做。比如上一段话,我提出一个任务,理解“能”与“力”的差别,学生看到后第一反应有可能是茫然,是的,也许绝大多数人都是这样,因为他们没有主动地去思考过这些问题,这个时候,我可以引导学生去回忆所学内容,机械能(势能、动能),化学能,电能,原子能,万有引力,弹力,分子(原子)间作用力电力,核力,然后,选一种能与力进行分析,总结几条猜测。不要以为这种做法不科学,事实上,真正的科学就是靠这种方法推动的!无论哪一门科学,最初都只是猜想。比如化学里对氧气的作用曾有很多猜测,后来才经过实验证明氧气并不参加燃烧过程。比如热究竟是一种元素一种物质还是别的什么,有科学家因为受不了其他人的非议疯掉了,尽管他的猜想是正确的!十五六年前中国就存在神秘主义与科学争夺地盘的现象,各种骗局以及各种满是谬误的书籍层出不穷,见的多了,总想着写一本没有谬误的书,所以一直想不出一本让自己满意的书,悲剧。好在现在想通了,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摆事实拿证据,尽量少出错罢了。
万幸,抑或,万万不幸的是,高考并不要求具备这些科学素养。回过头看,高考实在是像一场智力游戏,越看越像。所谓智力游戏,只要知道规则,好好练习,认真去玩即可。就算得了冠军,不知道何为智力,何为游戏,非常正常。
好了。说具体的。在网络上找了些资料,选了两道题,59、60,分析一下。
59题是关于三视图的。三视图给小学生讲过,觉得很失败,给初中生讲的效果还不错。“空间想象力”的培养只能是在平时,很难通过题目来提高。不过,我们不妨闭上眼睛做想象力的练习,这样也能锻炼这种能力。三视图是站在三个不同角度看同一个物体,此题,正面看是“T”形,侧面看是长方形,俯视是正方形,前两个图组合成立体图有多种可能,第三图中的虚线与第一图里的标注对应起来,立体图只能是两个长方体组成。我不知道特级教师怎样讲这个问题,是否拿出模型来摆一摆,但我可以说一说“空间想象力”。这种能力的培养只有两个步骤,观察,想象。至于过程,格式塔心理学里的统合、跳跃、顿悟我还了解的很少,只能抱歉。坚持练习一定会有效果,就看有没有耐心定力。
60题,平面 平面 包含许多条件,最好一一写出,根据已知我们知道应该找动点F不同位置与t值之间的关系。三角形ADK、DKF是直角三角形,这样能够得出几种关系式,不过,三角形AFK是直角三角形吗?其实应该很快做出判断的,不过我把那些公式忘得差不多了。这一点的确是一个容易混淆的地方。答案是,不一定。终归要用到空间想象力。沿AF折起,F点越靠近C点,t值越大,则可取E、C两点作为极端情况进行讨论,从而得出t值范围。平面ABCF与BCD的二面角是角ABD,F向C移动时二面角逐渐增大。可以帮助理解这个过程。
新教材,小学到高中,许多知识一再重复,为什么有很多同学越读越倒退?不是变笨了,而是变得不耐烦了。
唉,不耐烦,慌张,分心,焦虑,……
天助自助者。老师的任务是助人自助。一切还要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