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信念的力量

(2010-09-01 10:15:06)
标签:

教育

nlp

励志

潜能开发

软格

分类: 软格教育·高考·人生

我觉得自己文字水平高于说话水平,然而,无论我怎样努力表达,总是应着寥寥,让我失望极了。——事实上,写字可以随意停顿,说话却不能这样,难度不一样,付出努力一样,甚至后者不如前者付出多,怎么可能有更好的效果?

这是一种正常的情绪反应。——这是客观的判断。

“要在教育培训行业做出贡献”,这是我的职业理想。——我要将其变为我的信念。

现在,我站在一个岔路口,我面临巨大的压力。“随便找份工作先干着”当然可以,但我认为不全力以赴的话是很难成功的。“目标不变的前提下手段可以灵活一些”,那么,我可以编制课程放到网上,放到361学知网上。即便如此,“人品爆发”的可能性仍然微乎其微。最恰当的做法是,找一份不太累的工作,业余时间全力以赴搞好“软格教育”。——每件事都至少有三种以上的办法!

信念具有巨大力量”。信念改变之后紧跟着要改变观念和判断。不是没有怀疑过知识的价值。甚至怀疑过人生的意义。直到某一天突然顿悟,我明白了“生命的价值在于创造”,明白了“人生的意义在于某种社会关系的构建”,明白了“知识是为那些打算汲取人类智慧的人准备的”,明白了“成功是统计学意义上的事实,所以,为了成功必须付出超出必需的努力才行”。有时候真的想不通,那些不怎么精彩的文章为何能够得到推荐,冷眼旁观,更是为那种“乌合之众心理学”描述的“羊群效应”感到心冷,然而,如果突然有非常大的一个“羊群”为我的言论而欢呼,我必定是喜出望外的吧?如果我付出非常多的努力,最终得到那样的效果,我会觉得理所当然吧。理直气壮的感觉最好。

如果我将我的心理活动呈现出来,应该对于那些想要改变的人来说更有价值吧?人与人之间的差别是微小的,微小的差别经过BVR系统的不断增大,最终就“人以群分”了。

不妨多说一些。我承认我的表现被称作“孤僻”并不过分。但我内心深处是非常想与人沟通的。我的“遁世”行为的背后是一种对不可把握的命运的恐惧,我不想随波逐流,不想在不可预知的事件中耗费精力。潜意识的深处有两种力量在冲突,一种是自我实现获得尊重和普遍认同,一种是不遭受非议的安全感和与庸常的人和平共处的归属感。必须明确地做出判断!要前者不要后者!

“价值”是用来交换的,并且只存在于交换中。一个人是否有价值,要通过各种交流活动交换能量和信息来确定。这方面我失误最大。我有一个“错误”的信念,我认为那些夸夸其谈然后就获得丰厚收入的人得到了超出他们价值的价格。价格超出价值是正常的市场现象。比如梵高的画作,在他生前是价值大于价格,在他死后,则是价格远远大于价值。比如孔子,他的价值在历史上出现多次波动。曾国藩说,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吾心。“存乎天者,于我无与也,穷通得丧,吾听之而已;存乎我者,于人无与也,毁誉是非,吾置之而已。”叔本华这家伙研究“意志”,其实意志差劲得很,为人很是尖刻,朋友很少,总与人闹矛盾,因而著作也有限,谁知他年老之后突然名声远播,收入丰厚,于是,他就变得很和善了。这是一个非常经典的例子。强调“意志”的叔本华与绝大多数人一样,遭遇挫折的时候变得浑身是刺,而当出现崇拜者后,变得温和健谈,喜欢与人交往。我们想要成功,要超出这种局限性,在我们受到挫折的时候始终保持乐观积极的态度!

既然决定了的事情,就应风雨兼程,义无反顾。从明天开始,即201091日开始,每一天都要在这个方向上前进一大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