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五感知注意力
(2010-03-02 17:44:35)
标签:
nlp教育理解力身体头脑文化自我觉察励志社会关系注意力 |
分类: 软格教育·高考·人生 |
·次感元是什么?我认为这种东西以一种“关系实体”的形式存在,并不物理地存在,或者更准确地说,次感元始终以“系统”的方式存在,不存在单个的感元。
·举例来说。视觉,如果我们没有做过有意识的比较,没有建立将眼睛所见各种物体在形状、大小、颜色、位置、运动状态等方面作比较的习惯,我们就没有开发我们的次感元,当我们试图通过调动次感元来深化目标图像,从而改变情绪状态时,我们很可能达不到我们想要达到的目标。再比如听觉,如果我们不懂得声乐知识,对于细微的声调变化没有辨别力,但我们却可以在听到十几个音符后判断出将要播放什么歌曲,这说明声音比图像具有更强的透入功能,各能够引发人的情绪变化,也说明人的身上关于听觉的次感元系统比视觉的次感元系统更发达。相较而言,触觉的次感元系统一般不如视觉的次感元系统发达。这是因为在人类进化过程中,触觉、听觉发展早,后来退化了,但听觉不像触觉退化的那样严重,所以仍然保持与人的信息处理系统的密切关系。
·次感元系统可以分为外部系统和内部系统两类。外部系统用来搜集外界信息,内部系统用来将处理结果传达给大脑。只有当我们将注意力集中在某一个系统的某一部分时,这一部分的感官系统才会得到开发。比如,只有当我们试着讲解我们如何成功地将石块在水面上抛掷出连跳的运动轨迹(打水漂)时,我们才会意识到我们当时在以什么样的姿势和角度多大的力度作出那个抛掷动作。如果我们去学习滑冰,我们感到很难,这个时候该怎么办?要体会运动的感觉,但首先要观察别人的关键动作,怎样观察呢?我们可以分析一下滑冰的过程中我们是怎样运动的。只要学过中学物理就可以知道,物体在滑动中若是没有外力作用是不会翻倒的,人之所以会摔倒是因为人本身在运动,这种运动改变了身体的重心,相当于有一种力量作用在了人身上。那么,关键就是如何保持重心与地面(旱冰)或冰面的垂直。如何保持重心垂直向下呢?去翻书或者向教练请教。——我们上面的两个例子都与运动系统有关,运动系统是联系内外系统的系统,值得我们设置专题去研究。一般人没办法像泰勒那样去搞“科学管理”,但在日常生活中,学会“管理”运动系统不但非常有用而且非行有趣。比如炒菜做饭,比如学习剪纸,比如学习台球、乒乓球,比如学写字。以我为例,字写的丑是多少年来心头一块病,——当然,问题在于我不愿下苦功去模仿别人的字,认为那样实在浪费时间,但写的字拿不出手总让自己心里没底,——后来观察别人写字时的姿势,突然醒悟到我写字难看主要是因为我没有将视觉系统转化为输出信号。在写字的时候,我的头脑中从来没有关于字的形象出现,总是想着“字”本身,所以写字的时候表现得很别扭。练字练什么?练那种“所见即所得”的感觉!线条,间构,比例,你分辨出不同了,才能写好看的字。
·为什么要“感知注意力”?因为我们的注意力模式多数情况下是低效率的。更因为我们很少训练我们对内部感知系统的注意力。我们绝大多数人都由于经常要处理大量的外界信息而处于一种“四分五裂”的状态。
·中国古代有不少类似于“感知注意力”的训练,比如儒家的“养浩然之气”,道教的“吐纳胎息术”,佛教的“坐禅”。但这不能认为这说明我们中国文化比西方文明博大精深。我一向反对将这些实用的技巧神秘化的倾向,今后也仍然会坚持这个观点。中医的主体地位为什么会被西医取代?因为西医讲究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力求搞明白前因后果。中医为何逐渐又被人们重视起来?因为人的生命系统太复杂,西医解决完了那些可以局部处理的问题,却留下许多必须整体处理的问题难以应付,中医于是借此机会再度引起人们注意。不要认为我不爱国没有民族自豪感,正因为我爱国并且为我们的民族感到自豪,所以我才痛恨那种“中国的就好外国的就不好”的盲目排外心理,如果不是这种自卑心理作祟,近现代中国至于遭受那么多苦难吗?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哲学问题一直被人们忽视:认识世界最重要靠什么手段,分解整体的分析方法,还是建立在空想基础上的综合方法?在这个问题上,讲辩证法简直是在犯罪!辩证法一旦用于诡辩就是可怕的妖怪。辩证法只能用在具体问题上。在具体问题上,辩证法从来不诡辩,一向主张二选一!所以,我认为中医的崛起必须首先采用西医的研究方法,然后再运用中医的方法。凡事总要有一个原因,如果想证明中医理论的正确性,那就必须像爱因斯坦的相对论那样作出预测,并且这种预测是可观察的。知识从哪里来?从实践中。我们的祖先通过大量观察总结出一些有效的治疗手段,这是中医可以被称为科学的主要依据,但是,根据这些经验判断的有效治疗手段归纳总结出中医理论并不能说明一门科学就此建立,必须在实践中反复地验证才行。所以我认为中医理论存在很严重的问题,想象成分太多,应该认真地做一番验证工作。如果有时间,我希望我能够通过与人合作的方式建立一套可验证的中医理论系统。
·快速阅读上面的文字,是否能立即发现问题?跑题了。但也不算跑题。因为我们讨论的这个问题牵涉到方法论。如果我们一味地采用东方传统方式进行“感知注意力”的训练,很有可能走火入魔。如果我们始终坚持西方的方式,效果会很有限,因为西方的方法来自对东方传统的借鉴。学会合理分配和利用注意力需要几年时间的坚持锻炼,最好有心理准备。不过,即便训练很短时间,效果也会非常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