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与理解
(2010-02-26 16:06:35)
标签:
nlp做最好的自己思维导图励志房价潜意识教育 |
分类: 软格教育·高考·人生 |
千万不要小看翻译,翻译乃是世界上最最神奇的一件事。神经反应只有兴奋与欠兴奋两种状态,经过排列组合、去冗存精、新升旧降等翻译技巧处理之后,就得到了复杂的人类思维活动,通过甄别利害、分类存储、情景提取等翻译技巧,复杂的人类思维通过不是那么复杂的行为表现出来,推动世界发展。当人类思维形成多层次自相似的超复杂系统结构时,人类逐步掌握了将外界事物翻译为相互区别的声音的技巧,当翻译世界的声音系统太多而阻碍人类交流时,人类又创造了将外界事物的形象翻译为相互区别的线条的技巧。经过漫长的发展过程,人类已经可以通过语言文字塑造人的行为乃至思维活动,这同样离不开翻译。可以这样说,无奇不有的大千世界来自对几种基本力的不断翻译,人类所有科学和艺术都建立在对无奇不有的大千世界进行独特翻译的基础上,运动就是一种翻译,因此世界一时一刻也离不开翻译。
也许你觉得难以理解上面这段话,这说明你没有充分运用你自身的能力。只要你略一思考你就会发现,上面这段话其实只讲了一句话:翻译很神奇。
能够将同样的事情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出来是一种独特的、了不起的本领,这项本领就是翻译。翻译基本上是与生俱来的一种能力,多数人(智力正常的人,即达到多数人的智力水平的人)都具备这种能力,但只有少数人能够将这种能力发展到极致,比如那些伟大的科学家、艺术家、领导者。造成这种差别的主要原因是:绝大多数人都只关心那些与自己利益切身相关的内容。
差异创造了世界,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如果人类只关心自身的利害而没有好奇心,不去尝试着理解神奇的大自然,人类的翻译能力就不会被发展出来,翻译能力不被发展出来,人类就不可能掌握制造工具的本领,也就不可能创造出现今高度发达的人类世界——在这里,我认为,当猿人开始思考的时候,它们就已经开始了向人类的转变。所以,保持适度的好奇心有助于人类的发展。对于个人来说,明白这个道理非常有意义:生命来自大自然对自身形成秩序的力量的翻译,所以每种生命都是自利的,对于任何外界信息,生命都会做出有利或不利于自身的尝试性翻译,通过在个体身上的实验,生命决定自身努力的方向;这种生命进化的过程同样适用于人类适应环境以及个人适应社会的过程。
理解的努力来自理解的需要,理解的需要来自对一件事情的性质(有利于或不利于自身的发展)的判断,这种判断属于一种翻译行为。可以想象这样一种情景:一个了解NLP基本理论的大学生感到百无聊赖,于是在网上四处乱逛,偶然读到这篇文章,突然想到,“我的这种漫无目的的行为来自对自身那种需要的翻译”,于是,他认真思考起来,不久,他得出结论,“我是在寻找一种归属感,我想找到一种可以依赖点什么的感觉,随便什么都可以,个人、组织、理论都可以”,豁然开朗之后,他评论道,“一切行为都来自对某种需要的翻译,但不是所有行为都正确地翻译了需要,人对归属感的需要折射出一种逃避行为,只有当人勇敢地面对不再逃避时,也就是说,当人找到人生使命的时候,这种需要才会真正地被满足”,然后,他开始思考自己的人生使命,……
概而言之,理解自身需要,将其准确翻译,用“利害”标准取舍行为,并据此推断他人行为动机和情绪,处理好自身利益与他人利益之间的关系,那么,一个人成功快乐的人就被创造出来了。
想象一下,你走到路上突然发现有人冲着你笑,你会怎样想?你会下意识地想:我认识这个人吗?为什么这样想?因为通常情况下只有熟人才会在路上微笑着打招呼。熟人为什么要微笑着打招呼呢?因为微笑是快乐、喜悦的表情,常用来传达友好的讯息。为什么要传达这种讯息呢?因为只有这样才会创造和谐关系,为将来相互帮助奠定合作基础。为什么要合作呢?因为这样做对合作双方都有利。扩展想象力,一切行为都是这样!
阅读并尝试着理解“翻译与理解”这篇文章能够给你带来什么好处?
一,你可以找到最有效的沟通技巧:将你的行为翻译为动机和需要并检验其是否有效,理解他人的动机和需要,采取能够同时满足你自身与他人需要的行为(说话、办事)。
二,你可以获得一种理解世界的准确思路:举例来说,为什么会存在“政府”这种限制个体自由的组织,这种组织为什么总是要求个体奉献啊牺牲啊克制啊?在没有惩罚机制存在的情况下,个体会做出自身利益可以高于一切的判断,于是互不退让争斗不休,即便彼此都明白合作要比争斗好无数倍,争斗也不会停止(博弈论);个体克制自身欲望乃至牺牲生命去奉献社会,社会必然要做出相应的回报,否则个体不会选择牺牲奉献的行为,要求个体牺牲奉献是社会整体的意志(自私的基因)。
三,你可以掌握高效率学习的方法即将复杂问题翻译为简单问题:像玩积木一样学习语言,像学习语言一样学习数学,只要将“谁怎么了”和“想要如何需要怎样”灵活运用,就不存在无法理解的问题,谁有疑问,敬请质询。
四,如果你走得够远,你试图搞明白基因是如何“翻译”为独一无二的生命体,或者你对语言文字究竟怎样“进入”人类思维又是怎样“翻译”世界着了魔,恭喜你,你可以成为了不起的哲学家,也可以成为了不起的科学家。
五,当然,长期无法被满足的需要会让人感到很痛苦,你最好学会用日常生活中的事件营造快乐、喜悦的感觉来缓解痛苦,否则,还是放弃挣扎平凡做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