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家长学校的作用
(2009-04-14 16:51:31)
|
|
作者:未知 文章来源:中华家庭教育网 点击数: |
|
|
家庭是社会最基本组成单位,每个孩子都生长在家庭里,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家庭教育是整个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学校教育互相依存,互相促进,共同发展,是其它任何教育也替代不了的。办好家长学校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迫切需要。 一、提高认识,增强责任感。 家长学校是社会政治、经济、教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是培养和造就一代新人的必要条件。我认为,家庭就是一所学校,家长就是孩子最亲密的老师,良好的家庭教育完全可以弥补学校教育的某些不足。中国有着古老而文明的重视家庭教育的优良传统,流传着“孟母择邻”、“曾子杀猪”、“岳母刺字”等许多优秀家庭教育的动人故事。总结积累和丰富了我国家庭教育的理念和实践经验。历史上的很多伟人、名人、科学家大都接受过良好的家庭教育。但是社会在变、家庭在变、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也在变,于是破裂了的、固有的传统与尚未形成体系的新的家教观念同时在家庭教育中发挥作用,从而产生了当前家庭教育的种种困惑,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无所适从。面对家教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广大家长不知所措,所以,必须建立一种组织或机构,承担起帮助家长统一思想,传播家教知识的任务。家庭一个一个地分散着,家长的文化程度、道德水平,学生的认知能力、品德习惯都存在着巨大差异,如何把广大家长的思想、观念、家教方法统一到一起,帮助家长树立新型的教育观、学生观、质量观和人才观,不断提高家教水平,最行之有效的方式就是开办家长学校,让广大家长在工作之余,系统地学习一些现代教育理论,家教知识和经验,提高家长的家教能力,使他们能独立撑起对未成年子女进行教育的半壁江山。 我们国家十分重视基础教育工作,学校自身也不断地完善和发展,从办学条件到师资队伍建设,从教学管理到教学改革应该说都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是培养教育好下一代单靠学校的“孤军奋战”是远远不够的。广大家长是青少年成长发展中不可缺少的一支重要力量。如果把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分别用“1”来表示,就会产生以下三种不同的情况:当学校单方面培养教育学生,而家长不重视或依赖学校教师时,“1+1”就小于2;当学校、家长各干各的,互不联系,家教观点、方法、内容不能统一时,“1+1”就等于2;如果学校和家长心往一处想,拧成一股绳,步调一致,戮力同心,那么“1+1”就一定大于2。 根据以上情况,越来越说明家校结合的重要性。因此,要积极创办家长学校,坚持把家长学校工作抓在手上,纳入学校工作日程,克服种种困难,使家长学校工作逐步向规范化、标准化方面发展。 二、强化组织管理和制度建设。 办好家长学校是一项系统的、复杂的、艰巨的任务,如果不加强管理、真抓实干,形同一盘散沙、松松垮垮,加之家长的年龄结构、文化层次、社会阅历、经验条件、教育观念等方方面面差别很大,那么即使有了家长学校也形同虚设,不会产生良好的效果。所以家长学校从成立起,就要具有正规学校的主要特征。 第一,要制定具有本校特点的家长学校章程,对家长学校的宗旨、原则、内容、方法等各项重要问题都要做具体、明确、严格的规定。要建立家长学校的组织机构,校长要亲自抓,责成一名副校长专门负责家长学校的日常工作,并在家长中选聘具有现代家教理论知识,又有社会威望的若干家长作为名誉副校长。对应学校的年班组成家长学校辅导班,每班设班长1人,副班长2人,兼职辅导员2人,建立以班级为基本单位的家长学校常设机构。 第二,要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和奖励办法。比如,学籍管理制度、考勤制度、学习培训制度、考核制度、奖励制度等,要编制《家长学校教学大纲》,拟定优秀家长评比条件等,通过这些制度的建立和执行,使广大家长能克服工作、生活中的困难,按时参加学校组织的培训和各种活动。 第三,要加强辅导员培训,提升家长学校专、兼职辅导员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应派出专、兼职辅导员到省级妇女儿童活动中心,省教育厅德育办、校外办等地学习培训,使他们的家教水平和辅导能力能够大幅度提高,基本能胜任家长学校的辅导工作。 第四,要克服困难,改善家长学校的办学条件。学校一般有学生家长(爸爸、妈妈)上千人,这是一支规模庞大的队伍,为使他们能集中学习,学校要舍得投资,如装备电视教学系统,运用现场直播的形式进行教学,效果一定理想。要装备装修多功能大教室,为家长学校的组成人员和专、兼职辅导员提供良好的学习培训场所。同时,学校应出资为家长订阅《父母必读》、《成功家教启示录》、《家教博览》、《家长学校指南》、《当代家长》等系列丛书,为完成教学计划提供保证。还要运用计算机网络信息媒体技术,开设家教论坛等专栏,使部分教师和部分家长实现网上互动,拓宽教师与家长的沟通交流。 三、积极开展教学改革实验,不断探索家庭教育的新途径。 家长学校与中小学不同,他们不可能像全日制学生那样按部就班地参加学习。所以家长学校必须符合家长工作的特点、规律,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和方法,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 一是,要注意提高家长工作的实效性。当今社会教育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门话题,尤其是学生家长,面对自己“不顺心”的孩子,迷茫、困惑、焦虑,不知所措,加之望子成龙心切,逐步形成了家庭教育的心理误区。经过长期的实验研究,这些误区能概括为五个字,即“高、娇、管、惯、比”。“高”就是期望值高,家长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灌输考名牌大学、当大官、当科学家……我对1300多名小学生进行了“我的理想”问卷调查,结果没有1名学生的理想是当农民。期望值高的另一个方面就是家长让孩子去实现自己没有实现的理想。“娇”就是现代的中小学生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这些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是至高无尚的“小皇帝”、“掌中宝”,家庭成员的一切行为都以孩子为核心,没有节制地满足孩子各方面无理要求,唯恐孩子吃苦受累。像宋代史学家司马光说的那样:“为人母者,不患不慈,患于知爱而不知教也”。“管”就是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家长认为孩子就是学习知识的机器,考试分数和名次就是孩子的素质,别的什么都没用,所以把孩子锁在楼里,不让看电视,不让接触社会、接触自然,剥夺了本应属于孩子的权利,久而久之,不但孩子没有学到课本以外的知识,就连课本上的知识也学不好。“惯”就是对孩子提出的各种要求百依百顺,对孩子的学习、生活情况不闻不问,放任自流,对孩子品德、行为习惯出现的问题视而不见,使孩子逐步形成了自私骄横、挥霍无度、唯我独尊的不良人格。“比”即攀比。别人家的孩子到哪所学校去念书了,考试考多少分,排第几名,我家的孩子排第几。别人家的孩子学钢琴、舞蹈了,我家就不惜重金买钢琴。这样盲目地攀比,忽视了孩子自身的特点,其结果是很难想象的。与此同时,道德修养、责任意识、环境意识、价值取向等已成为部分家教的盲区,无人问津,这是十分危险和可怕的。 针对当前家教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应适时开展家长参加的大讨论,帮助家长提高认识,把他们的思想、观念统一到培养孩子综合素质上来,使他们顺利走出家教误区。 二是,要开展丰富多彩的家教活动,使家长和孩子一起成长。成立家长学校,就应为学校与家长的沟通创造方便条件,比如办《家教导报》、《家教论坛》等,使之成为教师与家长沟通的桥梁和纽带、交流家教经验、切磋家教方法的园地。还应把家长经常请到学校来,参加、参与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让家长深入到班级课堂与教师一起听课、评课,参加主题班队会。 为及时反馈家长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互通情况,要在学校开设“校长信箱”,向家长公布校长热线电话,设立家校信息反馈卡,使教师和家长的联系快捷、方便。 家庭教育也是一门科学,如果就停止在传统的家教观念和理论上,不去探索、吸纳新的教育观念,势必造成用传统的内容和方法来教育现代的中小学生,导致教育效果不明显,或出现偏颇。所以要把“家校结合教育”作为一项科研课题来研究。把家长学校办成“育儿的摇篮”,成为学校教育的有力助手,在教育改革和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
|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