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学生究竟怎么了

(2009-04-08 18:18:32)
标签:

就业

考研

演讲家

大学生

音信

教育

分类: 创业无路踩出路

 

写下这几个字后我有些汗颜。如果说大学生出问题了,那么我也是一个问题大学生。因为我一直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活着的意义是什么?

活着的意义是什么?

卢梭说,人生而自由,却无往而不在枷锁之中。

萨特说,人生来要受自由之苦。

——因为尼采早已宣告过的上帝之死,人活着的意义要有人自己来决定。

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不必进行自由选择是一件幸福的事情。即便到了大学生就业困难再也不能被遮掩的今天,仍会有人问:国家不管分配吗?

国家不管分配吗?

当国家急需人才的时候,定向培训成为必然选择,一个萝卜一个坑儿,想不服从分配是要受到惩罚的。1994年,高等教育实行并轨,高校进入市场经济时代。想起来很可笑,2001年高校扩招的时候就业形势已经不容乐观,但我们仍然义无反顾地挤向独木桥,为什么呢?作为复读生,我一点也不明白。我们没有算过账。高校为了经济利益不断扩招,教学质量却没有进步,师生关系日益疏远,本科教育成了名副其实的“素质教育”,本科生除了素质什么也没有,而且这种素质只在知识方面表现突出,身体素质和交往素质并不高。说白了,空有一肚子文韬武略,却给人一种纸上谈兵的感觉。

没有工作是一件无比痛苦的事情。但是,在农村,上四年本科意味着什么?初中毕业就参加工作的人在你本科毕业时至少可以盖好一座楼房,即积攒十多万的资本。当然,并不是所有人都有积蓄的习惯,但是,随便掌握一门技术,随便你是焊工、车工、钳工、泥瓦工、驾驶员、铲车工还是别的什么手艺人,平均收入水平都已超过大学生的平均水平。而高校招生时甚至不必对此做出说明,我们便自动地自投罗网。对于许多家长来说,我们上大学只是为了圆梦。对于我们这些当事人来说,我们为的是什么?

我们为的是什么?

回到开头,从“活着的意义”说起。

人活着的意义在于创造自身的价值。这种价值离不开对社会的贡献,但并不是以对社会做贡献为出发点。以奉献社会为出发点的时代早已远去,九十年代就已消失,奇怪的是我们这些农村长大的孩子踏入校园后仍然会为此失落迷茫。

记住这样的事实,我们已经进入市场经济时代,除此之外,什么新经济时代、信息经济时代、网络经济时代等全都是扯淡,都是混账话,对我们没有任何用处。

市场是什么?它不是一个场所,而是一个模式,将全世界都笼罩其中的模式。市场是所有人都公开叫卖产品以取得购买力的价值交换模式。由于“乌合之众”总是被误导,经济危机不可避免。市场上,没有人有义务告诉产品购买者他们的产品是不是富兰克林所说的那只花哨的“哨子”。

我们上大学,其实是购买了一种教育产品,我们应该从这种产品获得这样的价值:我们付出的代价远远小于我们将收获的成果。

在这种意义上,我们应该状告高校产品欺诈。但是,我们只是事后才明白这个道理,购买之前、消费之中都没有觉悟,也就只能怪自己太愚蠢了。

何况,就算是现在,我们之中的大多数人仍然没有什么明确的人生规划吧?投入产出的账目我们仍然没有算明白。

该怎样算这笔账?

离开北大学生创业中心的时候,我想,我一定要培养自己难以被人替代的特殊价值,那样的话才有可能反败为胜。

时间过得真快,摸爬滚打几年,竟然越来越糟,真让人哭笑不得。

归根结底,还是犯了战略错误。从一开始并不应该指望着一个人改变什么,更不应该相信我可以依靠自己的力量改变自己。因为我是一个不取得成功就不能去讲什么成功学的人,虽然我心底里想要成为一个成功学演讲家。在熟识我的人的心目中,我不是一个喜欢说话的人,但那并不是我不能成为演讲家的原因。我害怕说出实情反而让大家的斗志消失。

实情是这样的:由于我们始终没有面对现实,所以现实并不会突然好心地理睬我们。

我们的投入大部分都已成为沉淀成本。即打翻的牛奶。我们不应为之哭泣,而应重新开始。不过,对于打翻的牛奶不应该放弃挽救的机会。上了十五六年学,本该有些人脉,但是,我们大都为“圣贤书”付出了太大代价,同学之间的关系并不密切,大学里关系这东西已经起作用,学生之间自觉不自觉地分了三六九等,高中同学则由于数年的音信阻隔而日渐疏远,义务教育阶段的同学更不必提。数年的音信阻隔而日渐疏远,义务教育阶段的同学更不必提。于是,处境实在差劲。但怪不得任何人,只能怪我们不能提前认识现实。

说实话,大学课堂上我并不是个用功的好学生,我总是看着老师想这样的问题:他们花了多少时间成为北大的老师,他们是否对现在的生活满意,他们所教授的东西对我们是否有用,他们所做的事情意义何在。可惜的很,我没有勇气面对这些问题,只是在心底里想一想,随即放弃,四处乱翻书,想要给自己一个安慰,一个答案。

错过太多东西了。但无可奈何。参加工作,有人当面提起卖猪肉的北大中文系前辈,还提起县里考上北大生物系的同一高中的张同学,说他出国留学现在研究昆虫,昆虫有什么好研究的,还提起考上清华的一位师弟,说他初中时就之乎者也,非常可笑,言下之意,高智商的人都是些有问题的人。何必难为自己。而在大城市里,生存成本是高昂的,也非常没有意思。

哈,到此只能一笑。有理想却不敢去实现,四处碰壁却不敢埋怨,真的很佩服自己。

不甘心混日子却混了这么久,社会上的种种现实见识了不少,却越发的没有勇气了。

资格证书考试,只要是需要搞短期培训的,大半是陷阱,温柔一刀,载你没商量。由于就业这种资源稀缺,于是娴熟掌握经济学理论的人们有意地设置了种种门槛,这并不奇怪,但是我不会再去为此付费了。那不是投资,那是消耗。

等待我们的只有创业这一条路。但是,借用一句不大合适的话,“书生造反,三年不成”,大学生创业不是急功近利就是优柔寡断,像我这样。看一看周围的现实,你不能不承认这一点。如果不能调动你所特有的人脉网络,那么,在一群生猛而不讲什么规则的人之中,你没有丝毫取胜的可能。

官方的大学生创业网去过很多次,失望。那种小广告漫天飞的网站,不大可靠不说,如果大学生想要参与这种唯一门槛只是“钱”的创业项目,等待他们的自然是失败。还是那句话,大家都很生猛。

但是,市场上并不是没有机会了。在这里,问题表现为大学生没有拿得出手的本领,或者说,没有敢拿出手的本领。前者需要刻苦,后者需要校正认识。并且,我们始终要牢记一点,面对日益高筑的各种壁垒,我们只能发起冲锋,资本雄厚的,拿钱砸倒,天资聪颖的,玩几个撑杆跳,两者阙如的,硬闯,实在闯不过去,绕着走,但前进的方向不能变。

我们不该做懦夫。我们要选择亮剑,选择战斗。

暂且到这里。否则就乱了。接下来这样安排:首先讲一讲社会发展与市场经济,然后讲一讲市场经济中的各种现象,最后说一说大学生创业的事情,谈一谈我的想法。

——哎,靠着一时血气上涌写的文字毕竟不能代表行动。有可能我还是要“沉下去”。不过,文字上还是不妨激烈一些。过几天上传十多万字的文字。09年5月8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创业的条件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