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话词语的引申义
(2023-03-24 10:17:25)
标签:
杂谈 |
北京话词语的引申义
北京话词语不乏引申义。所谓引申义其实就是指某些字和词语的实际意义已不再局限于该字或词语本身意思,而是延申或衍生出其他意思,而另有含义。这种引申义的鲜明特点之一是在具体语言环境中,无须解释,心领神会,无师自通。
比如“多新鲜”,多新鲜这一偏由副词和形容词构成的正结构词组其本身意思是形容某种事物很新鲜:“你买的鱼多新鲜啊,在哪儿买的?”此处的“多新鲜”专门形容鱼的新鲜。然而,“多新鲜”含有引申义——“做打卤面,卤里别忘勾芡啊!”“多新鲜呀,不勾芡叫打卤面啊?”这里的“多新鲜”,已经不再是形容任何物品的“新鲜”,而是具备了引申义,是指本来不容置疑,而对方发问质疑很令人惊奇,让人感觉“新鲜”。在此,对话中的任何一方都理解这里的“多新鲜”的引申义,不需要任何解释。再比如“完了”,“完了”的本义是指一个事务、一件事情的结束,如“他俩一干杯电影就完了。”而“完了”一词又不止一个引申义——比如,形容事情糟糕:“完了!我又没及格“”完了,结果出来了,我血糖高!“而”我家大猫咪得了细小完了。“这里的大猫咪”完了“,已经引申为”死了“,指生命结束了,生命完结了。“完了,完了,他又进一球”,这里的“完了”并不是指球赛结束,而是指败局已定。
需要指出,北京话中的引申义有些源于礼节性避讳,如“走了”,某某走了的本义是行走元素中的离开,而引申义是去世离开人世。对需要礼节性尊重的人的去世不说死了死亡,而说“走了”——“小刘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