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证》——栋居为何任由凶手跳崖自尽
1980年初,日本故事片《人证》在中国公映。该片改编自日本著名推理小说作家森村诚一所著《人性的证明》。影片围绕东京新大谷饭店电梯间突发一起混血青年遇刺至死刑事案件展开的刑事侦查所挖掘出的深刻人性而揭示出社会生活的善恶与战争的遗留痛苦,令人回味无穷。
凶手其实就是被害青年的亲生母亲——著名时装设计师,获得1978年度日本时装设计金奖的八杉恭子。1945年二战中日本战败,美军登陆日本。美貌少女八杉恭子因生活所迫和美军黑人大兵威尔夏同居并生下混血儿焦尼,以后威尔夏带着儿子回国。巴杉恭子另嫁他人,而后其先生成为地位显赫的实业家、参议员。焦尼26岁时寻母心切,决心万里迢迢跨越太平洋寻找自己的亲生母亲。为达到目的,威尔夏不惜甘冒生命危险自己制造交通事故撞向富人汽车以诈取保险费作为儿子赴日寻母资金。焦尼终于见到了巴山恭子,然而,他万万想不到社会地位显赫的巴杉恭子极力回避这个生活在纽约贫民窟的混血非婚生儿子,给予重金劝其返国却遭衷心爱母的焦尼拒绝,一向温文尔雅的巴杉恭子用水果刀扎向儿子腹部,在“妈妈,你竟是这样讨厌我?”责问中,焦尼将扎在腹部表面的水果刀深深向深部捅去。巴山恭子继而伪造现场,编造不在现场的谎言,当判明案件主管警官栋居要调查40年代中期她在老家的背景时,不惜杀人灭口害死了解她和威尔夏及小焦尼那段生活的老婆。巴山恭子和参议员丈夫所生的儿子恭平因交通肇事致他人死亡而潜逃纽约,栋居追至纽约,追捕恭平时与栋居配合的美方警官开枪击毙了恭平。在时装颁奖大会上,巴山恭子见到了栋居警官,她明白了等待自己的将是什么,也获悉了恭平的死讯。颁奖仪式后,她驾车冲出会场向郊外出逃,被栋居及其助手追至悬崖边。按常规栋居应冲上去对凶手巴山恭子实施抓捕,栋居的助手也要进行抓捕,然而,被栋居拦下。在荡气回肠的《草帽歌》歌声插曲中,巴山恭子跳崖自尽。
我以为这一结果是影片最深厚的人文色彩大写着人性的光辉。栋居以自己的人性完美地成全了巴山恭子。无论从法律刑侦角度,还是伦理社会角度抑或是人性和艺术角度,这一结局凸现着影片深邃的人文底蕴和创作者高超的艺术修养。巴山恭子的杀人动机就是社会虚荣心,造成她杀人的原因既有其自身品行,也有战争的惨剧;既有日本社会现实的大背景,也有家庭伦理和文化背景。巴山恭子杀人追求的是维护个人及家庭的名誉地位,既有邪恶的一面,也含传统文化常情,只是其行为天平严重倾斜,邪恶成了主导。一旦对其抓捕成功,一次庭审不但会将地位显赫的家庭扫入地层社会,毁掉巴山恭子作为从底层一路拼搏打拼的成功之路和生活希望,还会激化社会民族主义情绪以及其他社会矛盾。一旦不巴山恭子的秘密备昭然天下,受东方传统文化的影响和现代媒体的左右,深挖名人来路揭挖起“老根”之风就会兴起,凶手既然选择自尽,成全她,不去实施抓捕,避免让她出庭,让这些成为文学作品,而维护巴山恭子拼死护卫的名誉是最人性化选择。栋居这样做了。影片在展现栋居于纽约和当地流氓打斗过程中就告诉我,身手不凡,格斗功夫超群的栋居如果要制止巴山恭子跳崖自尽,对其抓捕并不费力。栋居没有这样做。
我以为,《认证》的最令我深邃思考便是这一结尾及其所配插曲《草帽歌》,而如果编成巴山恭子也身怀绝技,和追来的栋居来一番你死我活的激烈枪战抑或拳脚格斗,那将是一部不折不扣地滥片。
我以为将这部优秀作品改编或翻译为《认证》倒是一大败笔,《认证》一名有歧义,会让观众很容易认为是司法或刑事案件领域中的认证。尊重原著就叫《人性的证明》最能体现作品本质。
18岁时,我读了《人性的证明》原著。深深吸引。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