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评价语言的艺术性”之我见
(2012-08-03 14:24:42)
标签:
教师评价语言艺术性教育 |
分类: 教学 |
心尖儿上的呵护,舌尖儿上的魅力
——“教师评价语言的艺术性”之我见
场景一
场景二
某公开课进行时,一名学生答题出错,教师在耐心启发了两三次之后颓然放弃,拍拍学生的肩膀,用无奈的口气说:“孩子,,知道吗?”学生满面羞惭,俯首称是。这位教师一句“记得以后做题一定要用脑子”让人冷汗直流,虽然比直斥学生“没脑子”要含蓄的多,但话外之音辅之以失望的表情动作,恐怕给学生带来的打击不逊于直接说他是“笨蛋”。这也可能就是所谓的“语言冷暴力”的可怕吧。孙子言日:“赠人以言,重于珠宝;伤人以言,重于剑戟。”,不管教师是出于“恨铁不成钢”的好意还是出于“口不择言”的无意,学生的自尊自信之气都将会在苛责之语下被斩丧!
著名教育学家夸美纽斯曾说过:“教师的嘴,就是一个源泉,从那里可以发出知识的溪流。”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的口不仅要流出知识的溪流,而且还要运用精恰的评价语言来科学的帮助学生,巧妙的引导学生,让学生在你放在心尖儿上的公正评价中感受到呵护的温暖,让学生从你呈现在舌尖儿上的魅力评价中体验到艺术的美感。
一、心尖儿上的呵护源自公正性的评价
客观公正,这是评价的首要原则。教师不但要公正地评价学生的答案,更要公平的评价每个学生。这绝不是说对教师对每个学生的表扬和奖励都应该是一致的,一个大众化的回答与一个独特又具有创造性的见解所受到的奖励应是不同的;同一个回答,学习困难的学生应受到更大的肯定与鼓励,因为他们比其他同学更需要关切的目光和贴切的话语。因此,教师的评价语言务必要考虑到评价对象的不同需求,对学习能力不同的学生评价的侧重点应有所不同。如果教师总是用那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浮乏空洞的语言来评价学生,或者让学生轻而易举地得到奖励,久而久之,奖励和表扬再也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反而使学生觉得教师的评价索然无味,这样的评价自然也悖离了客观公正的要义。在教学实践中,我对学生的评价始终坚持三个“面对”:
1.面对学习困难的学生,公正性的评价重在鼓励。
学习困难的学生大多都在理解能力、记忆能力及学习态度等方面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在课堂教学中对他们的评价语言应该做到谨小慎微,既要发挥语言表达的艺术,尊中学学生的个体感受,又要完成评价的效用。教师要从学生身上去发现学生与总不同的长处,进行准确的评价;发现闪光点,打消学生自卑心理,树立自信心,激发学生努力学习的兴趣,有效引导学生自信地走进学习境界。对于理解能力差的学生可侧重在学习态度方面进行鼓励,对学习态度有问题的学生的评价语言要刚柔并济,不仅能让差生心服口服,还为他们的进步指明方等。在教学中,对理解能力弱点儿孩子我经常说:“别着急,再想想,你的思考已经接近正确范畴了。”“有进步,答出了问题的一部分,还可以试试把剩余的部分也想起来吗?”;检查背诵时,面对一个爱偷懒的孩子,我会说:“瞧,你老师我没看走眼吧?你是一个很聪明的孩子,只给了你2分钟的时间,这首诗就背过了,比我还快呢。明天我们比5分钟谁背的诗多,等你的好消息。”
2.面对学习一般的学生,公正性的评价重在欣赏。
卡耐基曾说:“使一个人发挥最大能力的方法是赞美和鼓励”。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会发现,感悟能力一般的学生通常是学生当中的大多数,其学习态度端正,主观努力,有上进心,学习上有提升的潜力。教师丰富、生动的评价语言能让这些学生处于一种积极亢奋的状态,他们所释放出的热情和潜能就能使他们努力向班里的优等生靠拢。事实上他们需要听到公允而充满期待的评价,他们试图借助老师的评价,了解自己的长处、短处,从而取长补短,完善自我。课堂评价语言就应侧重对他们学习态度的鼓励与欣赏,对知识正误及学习方法的点评。通过激励性的语言,让学生充满信心,从而自信愉快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这样,学生的想象力就会得到最大限度的挖掘,对学习的兴趣及方法就会逐渐增强。在教师的语言中,学生听到切合自己实际情况的评价,自然而然就会生出满意感,也自然会产生积极向上的愿望。有了这种愿望,就会不断促进学习向纵深发展。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教师的评价层次也要相应改变。伴随评价层次的变化,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品质、学习能力将发生巨大的变化。如在朗读环节中,面对读的正确流利却感情平淡的学生,我会说:“这段文字你没有读错一个字音,而且没有断句、添漏字,证明昨天的预习工作不错,但老师认为,如果你采用XX语气,会不会效果更好呢?你再来读读试试,可以吗?”“在读XX句子时,你尝试突出一下这几个字的重音,你觉得呢?再来读一下感觉感觉”。“这段文字老师也非常喜欢,让老师来读读,你注意一下老师的语气、语调和重音处理,然后咱们再交流好吗?……你觉得老师这样朗读这一段可以吗?你再来读一下吧,让大家一起感受一下你的进步!”
3.面对学习优异的学生,公正性的评价重在启迪。
感悟能力强的学生有着较强的理解能力,而且已经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语文课上,他们所需要的是超越其他同学对文本的理解深度,获取有一定难度的新知识,要体会学识上超越同龄人的快感,要享受获得更高水平知识的乐趣。因此,教师的评价语言,不能停留在简单的知识层次上,而要选择独特视角,开阔学生视野,激发深入思考、探究的欲望,使他们的学习进入更深层次。教师的评价要从学习内容
二、舌尖儿上的魅力源自艺术性的评价
总之,教师应该针对每个孩子的学习潜能进行富有激励性、个性化的评价,努力创造和谐、民主、平等的课堂评价语言。既要善于发现学生的潜在问题,也要寻找他们的闪光点;既要让学生体会到教师对他们的关注和期望,体会成功的喜悦,也要帮助他们树立学好语文的信心,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激发学习语文的潜能,确立自己的发展优势,选择自己的最佳发展区域。使每一个学生都有一种获取成功的愉悦感,真正把学习语文作为一种精神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