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冬至吃饺子的来历

(2009-04-08 16:46:08)
标签:

娇耳

冬至吃饺子

面皮

张仲景

长沙

杂谈

冬至吃饺子的来历

 

    东汉的时候,有个名医叫张仲景,因为医术高明,被人称为医圣。
张仲景在长沙做官,在告老还乡的时候,正赶上那年冬天,寒风刺骨,雪花纷飞。在家乡白河边上,张仲景看到很多无家可归的人面黄肌瘦,衣不遮体,因为寒冷,把耳朵都冻烂了,心里很难受。
回到家后,由于张仲景的名声早已经闻名天下,所以很多人上门求医。张仲景有求必应,整天都很忙碌,上门求医的人很多,可张仲景依然挂念那些冻烂耳朵的人。
  经过研究,他研制了一个可以御寒的食疗方子,叫“祛寒娇耳汤”。
  他叫徒弟在南阳东关的一个空地搭了个棚子,支上大锅,为穷人舍药治病,开张的那天正是冬至,舍的药就是“祛寒娇耳汤”。
  祛寒娇耳汤当初其实就是把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的药物放在锅里煮,熟了以后捞出来切碎,用面皮包成耳朵的样子,再下锅,用原汤再将包好馅料的面皮煮熟。
  面皮包好后,样子象耳朵,又因为功效是为了防止耳朵冻烂,所以张仲景给它取名叫“娇耳”。
  张仲景让徒弟给每个穷人一碗汤,2个“娇耳”,人们吃了“娇耳”,喝了汤,浑身发暖,两耳生热,再也没人把耳朵冻伤了。
  当初张仲景在长沙任职的时候,就在平时经常为老百姓看病,很受群众的爱戴。告老还乡以后,长沙的百姓每年都派代表到家乡去看望。
  俗话说,医生难治自己的病。张仲景也是人,不是神。
  有一年,张仲景病了,他自己也知道,生命的灯油就要烧干了。
  长沙来看望他的人说,长沙有一个风水很好的地方,想让张仲景百年之后在那里安身,可南阳的人不干了,双方就争吵起来。
  张仲景说:吃过长沙水,不忘长沙父老情;生于南阳地,不忘家乡养育恩。我死以后,你们就抬着我的棺材从南阳往长沙走,灵绳在什么地方断了,就把我埋葬在哪里好了。
  在那一年的冬天,张仲景驾鹤西去了。寿终的那天正好是冬至。
  当送葬的队伍走到当年张仲景为大家舍“祛寒娇耳汤”的地方的时候,棺绳忽然断了。
  大家按照张仲景的嘱托,就地打墓、下棺、填坟。两地的百姓你一挑、我一担,川流不息,把张仲景的坟垒得大大的,还在坟前为他修了一座庙,这就是现在的医圣祠。
  张仲景是在冬至这天去世的,又是在冬至这天为大家舍“祛寒娇耳汤”的,为了纪念他,从此大家在冬至这天都要包一顿饺子吃,并且都说,冬至这天吃了饺子,冬天耳朵就不会冻了
至今在河南各地仍有“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民谣。

冬至吃饺子的来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