榕湖<<数学沙龙式教研活动>>设计方案
(2009-05-27 10:16:49)
标签:
教育数学教师教研课例榕湖杂谈 |
分类: 教研活动案例评比 |
姓 |
李林芳 |
单 |
桂林市榕湖小学 |
职 |
教导处主任 |
联系电话 |
|
活动名称 |
数学沙龙式教研活动 |
参与对象 |
全体数学教师 |
主要创新点 |
让每个数学教师参与活动的全过程,充分调动个体智慧和集体力量,体验不同的设计、不同的形式、不同的理念、不同的执教者带来的不同的效果。使每个教师通过独立备课、对比研讨、评课议课、课后反思及专家引领等教学实践活动,都有不同的收获和提高,体现教研为教师,教师乐教研的思想。 |
||
学校意见 |
|
||
专家评审意见 |
|
活动名称:数学组沙龙式教研活动
活动主题:数学组沙龙式教研活动是学校提高数学教师整体水平的一个新举措。活动从方案的设计、实施,都立足于实效性,让每个数学教师都参与到其中,通过独立备课、对比研讨、评课议课、课后反思等教学实践活动能得到较大的提高,无论是个人发展还是团体能力都是十分有益的。
活动目的:让每个数学教师参与活动的全过程,充分调动个体智慧和集体力量,体验不同的设计、不同的形式、不同的理念、不同的执教者带来的不同的效果。使每个教师通过独立备课、对比研讨、评课议课、课后反思及专家引领等教学实践活动,都有不同的收获和提高,体现教研为教师,教师乐教研的思想。
活动准备:无需特定的场地,时间可根据本校情况调节,全体数学组成员参与,其中每个环节都要注意收集文字、电子、影音资料。
中心组定课题,确定研究主题 |
合作备课 |
每个教师独立备课,小组再合作备课 |
对比研讨 |
三个课例的对比研讨,定出上课方案 |
课堂实践 |
观摩执教者上课,作业、问卷、访谈等形式反馈学习情况 |
大家反思研讨存在问题 |
反思研讨 |
看优秀教师课例,对比研讨调整上课方案 |
执教者综合同伴和专家意见,修改原方案再次执教 |
再度实践 |
活动设计简析:要提高数学教师的教学水平,就要提高教师的备课、上课、评课和反思的能力。通过沙龙式教研活动,老师们不仅可以向其他同事学习,也可以发现优秀案例设计的新颖之处,从而更好的指导自己的教学。这个活动最重要的就是要全员参与、全程参与。写、说、看、做融为一体,再加上专家的点评和指导,把老师们的理论和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让新理念更好的促进教学的提高。
活动测评:
这个活动我校已经实施,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在就活动情况简单的说一说,仅供大家参考。
〈具体做法〉
我们先组织数学中心组成员集中在一起,参考大量的教学资料,最后确定研究主题为:如何有效的引导学生探究学习,并确定了《三角形内角和》这一具有探究意义的典型学习内容。再由老师自己钻研教材,通过各种途径参阅大量的资料,然后写出一份教案,也就是独立备课。在每个人都拿出自己的一份教案后,我们把老师分成了高、中、低年级三个组,由组长组织小组成员共同商议,综合出一份教案文稿。
在各小组完成之后,数学大组开始共同商议了。这个环节的目的是要集思广义,定出具体的上课方案。有趣的是在开课环节,三个组提出了三种不同的方案,并阐述了各自的观点。在如何引导学生探索的这个部分,也出现了两种不同的意见。最后在大家激烈的讨论声中,上课方案终于“出炉”了。
第一个指教的是吕明老师,在听取了大家的意见之后,吕老师融入了自己的见解,进行了第一次执教。所有的数学老师观摩,并设计了学生作业问卷和教师反思记录表,以便及时了解学习效果。在问卷完以后,我们观看了优秀教师的一节录象课,看完后大家对比了我们的设计和优秀教师设计上的不同,并反思研讨了存在的问题,并调整了上课的方案,为再次实践做准备。
当我们再次执教时,我们请来了师大的孙杰远教授。课后的评议给我们带来了清新的空气,讨论中,老师们争着与专家交流,研讨的气氛十分浓烈。专家的点评让我们更深入的了解到我们在设计上和实践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修改的意见。
第二个执教的是文春勇老师。数学组在听取专家点评后,再度调整了上课方案。文老师集集体的智慧再融合自己的理解,进行了执教。
〈心得体会〉
数学组沙龙式教研活动的最终目的不是要展示一节课,而是要以这节课为载体,看数学老师是如何积极的参与研讨,积极的发表自己的意见,进行思维的碰撞,并在研讨活动中有所收获的。通过活动老师深刻的体会到: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是日常教学中的事,并不是为了上好一节课,研究一个主题而为之,并通过一系列的研讨活动得到较为有效的探究方法。当然在活动中我们有很多的困惑,也遇到了很多的困难,甚至孙教授听完我们的课后建议我们可以研究一下,题目就定为“一节失败的探究课”。失败何所惧,我们不正是在失败中成长起来吗?实践证明,这样的沙龙式教研活动对每个老师的触动很大,数学组的老师们在活动的每个环节表现积极主动,特别是在第一次执教完接着看优秀教师的课例后,老师们的话题一下开了闸,大家畅所欲言,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观点,并对组内共同组合的设计提出修改意见。虽然只是一节课,却通过不同的形式、不同的设计,不同的执教者上出了不同的效果。我们深刻的感受到老师们在沙龙式活动中体现出来的那种团结协助、互相研讨、共同进步的精神。教学应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研讨不是也应该有这样的意识吗?我们每一个数学老师享受沙龙式教研活动的快乐,我们在活动中进步,在活动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