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树岭-城子岭(头道岭)到大岭寨长城穿越210320
线路及景点:导航白羊峪高速出口-檫崖子(檫崖子学校)-杏树岭-三界碑-敌楼-文字砖敌楼-城子岭摩崖石刻-敌楼-刻碑敌楼-防御双道城墙-大岭寨村-毛主席塑像全程11公里历时5-6小时可半路下撤到路边。
杏树岭村隶属于河北省秦皇岛市青龙县凉水河乡,长城和清水河在此穿过,此次起步是向北走过一养殖场沿着山路来到长城,首先看到的的就是破烂的敌楼,在山岗上有一三县界碑青龙迁安迁西三县三角碑,沿着长城行进,几乎都是荆棘和山野杏树,长城墙体保持的不好几乎都是石头根基,根据体力有小边路可以偷油,赶上那个季节漫山遍野都是野山杏花开飘舞,当地人采摘杏核都卖不少钱。当地主要收入是种植板栗核桃等。
青龙县明长城,东起山神庙乡英武山村老边岭横道东的敌楼,西到凉水河乡。青龙河沿村的杏树岭的西尖楼而下,全长184公里。青龙县境内的明长城,南侧与抚宁、卢龙、迁安、迁西四县接界。长城在县境内经过12个乡、24个村和老岭林场,有大小关口17座。
大关口有:义院口、界岭口、桃林口、刘家口、冷口、白羊峪口、擦崖子口。
小关口有拿子峪口、花场峪口、箭杆岭口、青山口、河口、乾涧口(吴家口)、重峪口、徐流口、河流口、城子峪口。
沿着长城墙体走有段长城现已坍塌,墙体箭口与众不同,快到头道岭时有两座敌楼带有文字砖,清晰可见。
走下头道岭也就是城子峪关口往南走一段就看到一块山头大石头有一
明代摩崖一处,竖向阴刻“天限华夷”四字楷书,落款为“都门周文炳题”。
到此体力不支者可以下撤。
城子岭关,迁西境内长城东起第二道关,因周围多崇山峻岭,明代建城堡时遂取名“城子岭”。《四镇三关志》载:“城子岭关,弘治十三年建。关东十二里至擦崖子关,西十三里至大岭寨。水口十丈,内外俱平,十马可骈。”
翻过头道岭一段拉升,长城墙体还是以石头为主,敌楼坍塌的严重。两座敌楼遥相呼应这就是双楼。
称为“双子楼”的地方,两个敌楼分别伫立在临近的两个山头上,几乎处于一个水平线。在其一敌楼里存石碑一块,碑头刻“名垂千古”四字双钩小篆,碑正文“万历十五年丁亥春防”等三四百楷字清晰可辨,记录了当年修建长城的历史信息。
长城慢慢行走慢慢欣赏,特殊的一段墙体吸引大家,两道墙体相距五六米,原来这是快到关口二道防御墙体,一般关口没有这样,大岭寨的高达雄伟的毛主席塑像显得那么威严,望长城内外,挥手致意。
大岭寨,属太平寨镇,位于迁西县城东北。
大岭寨,因其村北有一座大山岭,传说岭上曾有毛寇立寨居住,遂借此取名大岭寨。《四镇三关志》记载,大岭寨始建于明洪武年间。大岭寨还是明代修长城所用墙砖的重要产地之一,现存”大岭寨明长城砖窑群“,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迁西县地处河北唐山市北部,燕山南麓。迁西境内的明代长城,西起龙井关,东至擦崖子关,跨悬崖峭壁,越深山丛林,绵延87公里,横亘于莽莽群山。这段长城,共有敌楼203个、烽火台23座,从西向东,依次有龙井关、柞子庵关、潘家口、喜峰口、铁门关、游多口、董家口、青山关、榆木岭口、大岭赛口、城子岭口、擦崖子关等20余处关隘,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
走下长城来到大岭寨,拉矿石的大车穿梭在公里上,河水还有鱼儿,望长城真的壮观,忘记了疲劳,观光了毛主席塑像游览了砖窑遗址。历时5个小时行进11公里。
附:迁安境内长城约50公里,有冷口关、白羊峪关、红峪口、河流口、新开岭口、徐流口大小关隘6处,烽火台11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