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口关长城穿越201124

标签:
健康军事历史旅游杂谈 |
分类: 长城游记 |
冷口关长城穿越201124
线路及景点:摩崖石刻-马圈-长城-漂流-庙宇-马驹城-水渠遗址-南门口-万人坑-抗战纪念碑-红
经询问当地得知,冷口关,明长城蓟镇重要关隘,位于河北省迁安县东北32公里,明初所建,明
据史料记载:冷口关原名"清水明月关",流经关口的沙河曾以清水驰名,关左城南水域宽阔,皎
冷口关抗战:中国军队唯一的主动出击战,
在冷口村东沙河边巨石上刻有明代碑记(1560年)经五百来年的风风雨雨显现的漆黑,我们就
石刻篆刻在河边水文勘察点东十多米距离地面二十米处,雕刻在一块巨石之上,显得黑不溜秋,
沿此处上山全是荆棘杂树,坡面很陡经千辛万苦爬到山顶,此处不适合上山。应该在漂流处山
来到山顶悬着的心算是落了地,来到当地人称呼的马圈子,实地一看根本不是老百姓说的马圈
下了金豆城经百姓果树来到长城,这段长城基本都是马面墙体,墙砖敌楼只有地基红色的条石肯定不是来自于当地,具体怎么来到这里红火的衬托让六百来年的墙体威严耸立在高高的山脊之上,陡峭的山体实地看过询问得知有的地段是人为修筑的陡坡防护山体,人为修筑出来的山险在此较为明显,下有沙河上有山险真是易守难攻的好地方。
沿着用青砖长城石垒砌的果林来到长城之上,这里是个小型的三岔长城墙体,除一墙体延伸到对面山体,其它都是依山体自然而建,特别是延续到冷口内墙体基本就剩痕迹,往东就是东二道河长城。要想上来就得沿沟内上山长城基本都是石头墙体,马面较多墙砖敌楼基本就剩地基,砖都成为梯田的牺牲品,让人看着心疼,保护文物真的应该严抓狠管不能让古老的历时毁在我们这一代。
站得高望的远,在山上沿着长城在后来开发的漂流处下撤,穿密林但小山路还较明显,来到河岸边,野鸭扑扑飞起,来到当地人称“马驹城”这儿废弃的更加严重,昔日修建的河道山洞都在荒草当中远看城墙还有模有样近看啥也不是寸步难行,只好放弃原来的走一圈的打算,来到正在装修的展览馆。
冷口关长城抗战纪念馆在迁安县建昌营镇北冷口村村民及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支持下,由迁安市图游旅游开发有限公司筹建。后面就是俗称的万人坑,昔日的纪念碑只剩下碑头被遗弃留落在田地里,碑体早就没有了下落,现在的碑是近几年修建的,耸立在田间。道路边上竖立一些碑刻现在成为了红色教育基地,两位联手拿枪的勇士雕刻在石碑之上正在眺望历史。



















冷口关长城穿越201124
色教育基地-展览馆-沙河-全程四公里历时四小时适合旅游。
时为蒙古兀良哈三卫进京入贡的通道,也是交通和军事上的要地。据《水平府志》载:"关城为砖砌,高二
丈九尺,周三百八十七丈有奇,东、西,南各有一门。"冷口关是喜峰口至山海关中间的一个较大的关口
。西距白羊峪关12.5公里,东距刘家口12公里,南距迁安城25公里。
月凌空,映照潺潺泉水,山水夜景由来已久,不愧为"清水明月关"之誉。它的改名是属于御批的:相传一
年冬天,康熙皇帝骑着毛驴私访来到冷口,欲过关口,但因雪大风急,几次未能通过。后来,康熙学张果
老倒骑毛驴才艰难通过。但到门口时,因路滑,驴失前蹄,康熙被摔下驴来,他不由地说了声"袭人的冷
口、难过的关啊!"于是,"清水明月关"被改为"冷口关"。冷口关建在山势险峻的凤凰山上,远观凤凰山酷
似一只昂首展翅欲飞的凤凰。其正中主峰山腰处有两块碧绿色的岩石,似凤凰双眼,主峰两侧有青、褐、
黄色间杂的岩石,如展开的多彩凤翅,12座连环山峰则如展开的凤尾。山上12个山峰都建有城堡,故有"
十二座连营凤凰山"之称。关城随山势修建,城墙用砖包砌。城南有练兵场。
在此起步。
字迹有的难以辨认,共六十一字,据史料记载“明嘉靖庚申三月,虞自雲中来窥滦东,率六镇兵察诸冷口
关。念八日虏,竖日班师。总督三镇军务、太子太保、兵部尚书、兼督察院左副督御史许论题”
沟上去安全。如果不熟悉就问一下当地百姓,在后山上最安全。
子。实际就是过去的哨所兵营,叫“八面金豆城(八面筋斗城)”长不足百米宽大致四五十米,有一南门,
此门与一般城门显得低矮,最高处也就二米多基本坍塌,墙内长满野生山枣树,也不知何人放倒几棵便于
行走,整个墙体为砖石结构,几乎坍塌的只有大致笼括,砖石多数都让当地村民搬走围砌自家核桃树和栗
子树周围,山坡的梯田基本都是用长城砖石围砌。站此远望冷口一切都在脚下,威严的长城沿山体蔓延,
对面百姓称之为马驹城历历在目,居高而下得知原来冷口关是属于内关,西二道河为外关,可以看出冷口关的重要性,它是连接东北的门户,后来得知此处都叫成为连环城。



















后一篇:白狼山一日游2020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