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家沟到九门口长城穿越20200104
此段长城我已走多次,全程大致七公里历时4-6小时。因为这些年的人为行走,线路基本以石头为主,青砖一少部分,娄家沟到庙山口敌楼28座,庙山口到九门口敌楼8座。此段长城只适合登山爱好者行走不利于大众化游玩,需小心翼翼行进。
娄家沟起步就开始拉升往东就是九门口,往西就是吾名口到小河口方向长城。
全程大致拉升三大段翻越三个山头起伏较大,敌楼基本都破损严重,但适合摄影拍照,弯弯曲曲的长城线路给视野带来古老自然的美景,长城两侧均有村庄百姓,全程有两处同行关口。一是夕阳口,二是庙山口。连接长城内外人员通行。
夕阳口也就是大铁架高压线处,此处往北下撤就是老虎圈西沟距离老虎圈村还有一段路程,此地距离长城较远,不建议在此下撤和攀登长城。往南就是夕阳口,马家湾属于河北境内,站在长城可以观之,在此下撤必须走九门口长城的关口,适合38座以下小车通行,有一限高杆横在那里,要是购买附近人的瓜果梨桃她就开锁,车就能过去。
沿途下坡来到宽阔地处就是庙山口,此地翻山就看到九门口长城,有乡村道路在此穿越,在东面还修建庙宇和塔,昔日的关口现在一无所有,只有那敞开的两山间的道路,所有人员都在此穿过,再翻上上就看到了就看到九门口长城和一座带有进出口的长城。
要想及早下撤就沿着南面长城也就是九门口那条长城边缘下撤就是九门口西门,如果不在此下撤就得走入人家后院才能出去。就可以走出九门口关来到点将台也叫将军松,现在已经维修,不可攀登上去,一棵几百年的油松高高耸立在点将台上威风凛凛,一部分村民在此出售当地土特产,原始的古老城墙所剩无几,硕大的青砖都被人搬走砌自家院墙,现在的西二门只有点痕迹和墙体。现在的九门口长城是后来维修所致。
沿着长城走到望京楼哪有现在修建的台阶上下长城,高瞻远瞩欣赏九门口长城。
九门口长城现隶属于辽宁省绥中县李家乡新台子村境内,九江河上的过河桥独具特色,在百米宽的河道上,外用巨大条石包砌起8个梭形桥墩,形成9个水门,城桥上部是高峻的城墙,亦如其他长城墙体。九门口长城过河城桥下的宽阔河床全部用方整的大石块铺成,石与石间用铁腰咬合,形成规整的石铺河床,望去犹如一片石,所以九门口长城又被称为“一片石关”。当地人曾有顺口溜来形容此处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十门少一门,门门断人魂,要想出一门,十人九断魂”。 长城以条石为基础,外包砖墙,宽5米,高10米,顶外侧有垛口,里侧有女墙,每250米至500米建有敌台,每500米至1,000米筑有敌
楼,每遇山口、峡谷设关口。
绥中境内有九门口关、三道关、黄土岭、夕阳口、无名口、小河口、大毛山口、董家口、城子峪等关口。西沟长城是目前保存最为完好的一段明长城,是明万里长城的主干线,位于绥中永安乡西沟村、金家沟村一带。这段长城地势险峻,建筑布局雄伟
壮观,有“第三八达岭”之称。
绥中长城主要景观有:大毛山口、锥子山、蔓枝草、石匣口、金牛洞等。
九门口是在一片石之上,筑有九个门口景点(15张)座泄水的城门,关口因此而得名。城门之上架起了一条横跨九江河的巨大水上城桥,两端筑有围城,恰似桥头堡。九座水门各宽5米,从地面至券旌石高7米,连垛口高达10米。两座围城是天启六年(1626年)增筑的,各有七个券洞,里砖外石,高大雄伟,是长城中少见的结构。
关城由万里长城墙体和内城及关前九江河上护城泄水城门构成。内城周长1公里,墙高约8米。城墙高大坚固。墙身为砖石结构,顶宽5米,底宽6米,墙高8米,外侧有垛口,里边有女墙,巍峨壮观。九门口长城在建筑上颇有一些特色。长城自东向西翻越无数高山、跨过无数大河,都是遇山连绵不绝,遇水中断不接。而九门口长城确是遇山中断,遇水不绝。关隘就建造在九江河之上,形成独特的水上长城。河上修筑九孔城门,河水中流,河床铺砌过水条石,水漫其上。过水条石上凿有燕尾槽,然后用铁水浇注成银锭扣,形成牢固的河床,号称“一片石”。后来,李自成的大顺军与清军在这里发生过一片石大战,“一片石”由此更加著名。后来民国期间,直系军阀和奉系军阀也曾在此发生过激烈的战斗。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