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螺山上的边墙(长城)
经常攀爬大虹螺山的驴友都会经过类似长城垒砌的石头墙,爬山人叫做长城当地人给叫高丽墙,边墙,现在体现最为明显的就是南北荒地的山脊还有保存比较完整的边墙。
虹螺山位于葫芦岛市区北30公里有2山,包括大虹螺山和小虹螺。以夹道沟为界,西为大虹螺山,东为小虹螺山。大虹螺山在钢屯东7公里,面积25平方公里,主峰(玉皇顶)海拨900.8米,以顶峰为轴,如扇形层层错落,山巅为玉皇顶,顶端称南天门。南面是绝壁,北坡也较陡峻,称大虹螺山上堂。下有石级99蹬,有庙宇僧房建筑于民国。主峰为山的主脉,另有数十条支脉,伸向四面
八方,俗称此山"八面威风"。山上苍松傲
立,蓊郁青翠,怪石嵯峨,陡峭如削。山中有野生动物獐、狼、野鸡等,还蕴藏有色金属矿藏。
小虹螺山海拨
700多米,南北狭长,悬崖峭壁,形势险要,夕阳西下,余辉散射,虹螺山影映到女儿河中,人称“虹螺晚照”,是辽西名景之一。上有望海寺、
龙泉寺、龙泉水由洞中喷出。山口处有"前楼",高约10米,为烽火台遗址,另有明代长城,沿境建六堡, 屯兵15处,遗址犹存。
小虹螺山以奇峰幽谷、急流飞瀑和茂密的天然原始次生林为特色,龙泉寺有藏唐僧取经半部经书一说,双龙寺、望海寺、上清宫都是重要的文物古迹,尤以梳妆楼最富传奇色彩,在此能看到辽国萧太后驻马东望,观察敌情时留下的马蹄踏痕。巨龙瀑三叠泉轰鸣作响,尤其春夏之交,融化的冰与残存的雪和怒放的红杜鹃相映成趣,赢得:“冰雪芙蓉”的美誉。另外还有石门、石猴、诸葛亮、天狗望月、老爷岭、神笔峰、青龙探海、鹦鹉峰、骆驼岭等景点。尚有明朝修建的辽东长城、山顶的烽火台、明军冶铁铸兵器的遗址……
葫芦岛市南票区张相公乡刺玫花村南荒地自然屯北山脊自道边大铁广告牌子上去就有明显的石头垒砌的痕迹,一直延伸到山顶部,特别是中部匣口处现在垒砌的石头高达三米多上部宽也得二米多,还有明显的住人痕迹,特别是一段山中部还有垒砌的筑痕,用石头垒砌的平台,问之当地老年人说是高句丽人居住地,垒砌的石头墙他们称之为边墙。缘不我们附近的村庄叫老边,上边下边等,这都是与边墙有关。
南荒地北山脊也就是北荒地南山脊,也有这样的一段边墙,在鹰嘴石附近上去,沿途还有两颗黄柏树,墙高也得有三米上部宽二米多,在边墙上去就到大家俗称的金刚石处,也是大家经常穿越的线路。
经常爬山的驴友应该知道,在天然寺小黄山处也有几段这样的垒砌居住痕迹。还有俗称的莲花台也叫城堡石,更是人为修筑的,此处站得高望得远,好似一个隐蔽的哨所,利用隐蔽,只有一面可以上去三面都是高不可测的深渊。
特别是小虹螺山盘道沟段四方台段田屯段板石沟段,俗称小虹螺山段长城。小毛沟段植鼓山段直到靠山屯长城特别明显官方称植鼓山段长城,再往前就是史称的丹东虎山长城。
虹螺山上还有哪有此类边墙望大家提供交流。
“高句(gu)丽”(公元前37年-公元668年),古国名。史书中也写作“高句骊”,简称“句丽”“句骊”,是公元前一世纪至公元七世纪在我国东北地区和朝鲜半岛存在的一个民族地方政权。朝鲜高丽王朝源名于此。
高句丽是公元前一世纪至公元七世纪盘踞在中国东北地区和朝鲜半岛的强大帝国,在高句丽极盛时,其疆域东临日本海,南及汉江流域,西北跨辽水,国土横跨今日的中国及韩国、朝鲜,常驻兵力高达60万,是中原王朝的巨大威胁。高句丽虽然强横一时,可惜远非中原王朝的对手,最终只能迎来灭亡。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