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岭口到箭杆岭长城穿越20190210
线路经景点:导航界岭口,界岭口城堡,古井,上山台阶,金台东月城,敌楼,日军占领刻字(两个敌楼内),文字砖敌楼,单面墙,鹰不落,箭杆岭城门(西城门),全程大致行走4-6小时。
全程 大致10公里多,累计上升:938米,累计下降:947米
(详细),海拔最低: 199米,最高: 698米,最高速度:9.6公里每小时。如果舍弃鹰不落楼、高楼。
界岭口在抚宁县城北37公里处,为喜峰口东明初32关之一,后来它与古北口、黄崖关、喜峰口、冷口关均为蓟镇长城重要隘口,具有"外控辽左、内护京陵"的战略地位。界岭口有洋河流过,涧谷两侧山势陡峻,东峰海拔445米,西峰海拔342米,长城扶摇直上。在东、西两个就近的制高点上,各修了一座形体巨大、结构独特、平面呈扇面形的墩台,当地称为"金台"、"银台"。敌台以下长城分为两支,至山下河边与南北向城墙连接,构成两个三角形的围城,称东、西月城。两月城之间设关。关为明洪武十三年(1381年)创建,弘治十三年(1500年)重修。关边有关城,"高三丈五尺(约11.6米),周三百七十五丈四尺(约1238米),西门有楼,外有瓮城"。界岭口关在喜峰回以东各关中规模最大。
大家下车首先看到就是耸立在桥头附近的一块还有人摆放供品的雕刻着“界岭口”大字的石头蜂拥于此开始拍照,走过桥就是著名的界岭口城堡,古老的大青砖标志着它的年限,原来外面还有一层青砖包裹,可惜1976年唐山大地震这也是重灾区,随之轰然倒塌,一块大理石碑镶嵌在城墙之角,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万里长城)一九五六年九月七日公布。古老的城堡门楼两侧是现代简介,干净的长城脚下的村庄迎来一批又一批游客,由河北科技师范承建的“金台路”铺上了整齐的条石,便于游客上下游览金台东月城。
沿着长城一个个敌楼映现在我们的眼前,一个满是弹痕的敌楼内日军为了庆祝占领的喜悦心情,用锋利的刺刀在古老的敌楼内刻下侵略的罪证,刀刀字痕刻痛了所有中华儿女的心,多少抗日的先烈就倒在这些日本鬼子的抢下,两个大大的“占领”还标有所占领军的番号,和年月日。
一个较完整的敌楼墙体出现无数块标有文字的青砖,文字砖这么多出现在一个敌楼之上真是少见,最著名的文字砖墙在著名的金山岭长城,可见当时建筑这座敌楼的工匠用心良苦,至今还威严耸立在长城之上。
一个比较靠近的两座敌楼一个貌是实心楼,这么相近在其它地方也是十分少见,现代的太阳能发电一块一块带着摄像头出现在长城左右,刻字,文字砖,完整的敌楼在大家的欣赏下一个个抛在身后,看式山体敌楼虽然破旧但还是威严壮观,一片果园将长城拦腰切断,在此也可以下山,不走长城艰险之路。
沿着山势一段单面墙,基本都是石头垒砌,有的已经坍塌,有的保持原来的样子,有的地方还留有观察口和箭口,陡峭的山势让人胆寒,唯一没有墙体的就是鹰不落最高山,天然的屏障没有修建长城墙体只有威严挺拔的敌楼在那高高的山峰之上,箭杆岭村就在脚下,可惜下山的长城都是石头垒砌,这几年户外攀爬碎石恒生比较难走,应了那句老话“上山容易下山难”一步一秃噜,整体的拉升全程的难点就在此,上费劲下更难的感觉,最后通过老百姓的果园来到目的地。
箭杆岭村比较洁净,河道维修道路加宽,垃圾进箱一派开发旅游的景色,破旧不堪的箭杆营的门楼刷的不伦不类,古老的房屋还保持那样,可惜住的人少,一天的旅途到此结束。
如果
返程走“箭杆岭到界岭口”沿罗家沟走沟上长城,则省时省力,到达界岭口城堡只需3个多小时。
箭杆岭村下车起步,踏过小河之后,需1小时的拔高才到著名的海拔508米的“鹰不落”敌楼,当地叫三楼,随着长城画出的五线谱一路西行,经过四个半小时才到界岭口。经过海拔706米的“高楼”后,直接走向界岭口城堡。该段长城上筑有46座楼台,除20座楼台毁掉外,尚有26座楼台保存基本完整。路程13.5公里,
长城沿线的城堡很多,大的如山海关,小的如董家口。
而界岭口则是把整个村落安居在城堡里。城堡东侧25米处,有金台把关;城堡西侧山坡上有银台守卫。界岭口城堡是很值得一看的地方。
友情提示:一、一定要经过顽强屹立的单面墙后,沿长城爬上山顶。不要在单面墙前下沟。二、在走进长城果园后,不要穿越长城,而是走上长城,沿长城走到终点,从界岭口城堡外的金台走到城堡的西关。
鹰不落有两个传说:1是形容此段敌楼山高路险鹰都难以下落。
2是这离制作弓箭的箭杆之地较近,士兵驻守敌楼没事就开弓射箭拿老鹰当靶子练习瞄准,一来二去鹰都不敢光临此地,不敢下落,落下就没命。是不是这回事我也不知道。O(∩_∩)O哈哈~
箭杆岭村位于抚宁县正北偏东35公里,箭杆岭村在明长城箭杆岭关的关城上。地处两山夹一沟,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口外即是青龙满族自治县境,明代时属于蒙古朵颜卫驻牧地,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按明弘治十四年《永平府志》记载,这里原来是“有关无城”,也就是只有长城而无关城。到了“弘治十三(1500)年,巡抚都御史洪钟檄参将高英、白琮创砌石城,以备守望”。据1983年12月县地名办公室编《抚宁县地名志》记载:“元泰定年间(公元1324~1328年),朱、杨二姓由山东迁此地落户,因过去有人在此地造过箭,又处山岭之间,故庄得名箭杆岭。”
加载中,请稍候......